无论是公共项目中通过PPP等方式的合作,或是其他领域的开放,都应予民资更大舞台,给其足够空间发挥对经济稳定复苏的积极性。
从10月16日至11月5日,20天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16条新建扩建铁路、5个机场,总投资金额近7000亿元。
首轮的3个铁路项目在10月16日,即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前5天集中批复;10月21日,三季度经济数据以7.3%创下五年来新低,次日发改委立即批复了3个铁路项目与5个机场项目;10月30日,在月末的节点,发改委再批复3个铁路项目。最近一次的集中批复在11月5日,发改委一天之内批复了7个项目,总投资约1998.6亿元。如此高频度动作,却与经济节点及经济数据的发布时间点意外地吻合,其稳定之意显而易见。
决策层曾表示经济增长要守住最低限,但临近年末,经济增长的稳定压力并未减轻。11月10日出炉的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连跌32个月继续呈现负增长,而市场预期明日出炉的10月投资与工业生产增速亦难有良好表现。作为目前扭曲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发动机,今年房地产持续低迷,直至下半年限购松绑、公积金贷款限制放松及“9·30楼市新政”,成交量方有所回暖,但价格仍未有回涨,甚至有市场人士预测四季度不排除有为放量而降价的行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由年初的近20%跌至12.5%,而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固定投资总额的20%,对投资的影响可想而知。
发改委对以上基础项目的密集批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做出,因此,不少经济分析师都认为此时密集推出的基建项目是为了抵消今年房地产对投资的拖累,稳定四季度或明年年初的投资。近日,决策层的动向在不断印证这一判断的准确性。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所组成的海外版经济刺激计划,焦点在交通设施、油气管道以及通信设施的建设,围绕的核心正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而发改委今年以来对基建项目的批复亦未有放缓迹象,早前批复的3项投资总额达683亿元的特高压工程已于11月4日正式开工。
政府主导投资的弊端已讨论得太多,本轮基建投资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在于对民间资本的高调引入。中央方面,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立法正在进行,主持起草的发改委欲为其定名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地方上,多个地方政府陆续推出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以BOT、TOT或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
PPP是本轮基建投资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与以往经济刺激计划的区别所在。但PPP要弥补政府主导投资在有效性和低效方面的缺陷,其原理是引入民营经济主体的运营优势,既要民资也要民营,在目前对公平竞争环境未有保障的情况下,曾经吃过亏被当作“提款机”的民间资本依然心有余悸,心中疑虑不消则导致当下的踌躇不前。在此之前,民资之所以可以提升投资有效性,除了在项目运营方面的效率提升外,也有在项目选择中的择优性,由于没有政绩压力与增长动力,却有趋利本能,所以,民资在项目选择上是更能避免因政绩工程而带来的重复投资和盲目投资的。如果只是在选定的基建项目中向民资开放合作,则不能激发民资在项目选择上的优点,所以,加大对民资开放的领域亦十分重要。
在本轮经济稳定的拉锯战中,无论在海外或者国内,决策层已选择了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角。在这一现实条件下,避免重蹈以往政府主导投资的覆辙,无论是公共项目中通过PPP等方式的合作,或是其他领域的开放,都应予民资更大舞台,给其足够空间发挥对经济稳定复苏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