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10亿元的山西岢临高速公路,原定18个月的工期,却近4年才通车,工程被指偷工减料,多处现“豆腐渣”。而一位标段负责人自曝家丑:资质是借来的,不偷工减料就挣不到钱。但在2012年7月,时任山西省交通厅厅长的段建国在检查指导工程质量进度时赞道:又快又好建设,通车指日可待。(10月29日《法治周末》)
这位标段负责人的自曝家丑,也是当局者的实话实说。一项工程几经周折转包到真正的施工方,不知已倒了多少道手。其中,总包方吃的是资质的饭,分包方拿的是扒皮的钱,只有末尾的施工方挣的才是干活的钱。这是一条工程项目的现实生态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如此往下走,末尾的施工方不吃偷工减料又能吃什么呢?
这看上去天经地义,然而投资110亿这样的大工程,从招标到最后完工应当是一个规范的运作过程。前期有对各级资质的认定和标书的审核,一旦开工就会有控制施工质量的全程跟踪监理,直至按国家标准验收合格才算工程项目的竣工。按相关规定,缺少了哪个环节都是违规运作。但是这个工程从一开始就脱离了规范的运作流程,荒唐地将没有资质的施工方当成了正规军。这个工程从一开始就是豆腐渣,到了最后还是豆腐渣,但却这样运作下来了。过程中不但没有人控制质量,而且还被时任领导赞道:又快又好建设,通车指日可待。
这让人不禁要问,领导脱口而出的好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回答很简单,那就是暗合了领导自己的心思。因为,这样的工程在他眼里并不是一条用于解决交通的路,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条用于通往更高官级的仕途高速路。只要工程完工了,对他来说就意味着在地图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一笔则会无限加大他在晋级过程中的胜算。因为在晋级过程中政绩为王,而在政绩中又以工程为王中之王。
而当领导怀揣这样心思的时候,工程质量又算得了什么呢,反正踏上了仕途高速路就意味着可以奔向更高的官位。一路扬尘之下,至于那些质量问题则甩给后来的领导,而后来的领导并不甘心给别人擦屁股,从而就是无尽的扯皮,这是一些地方大型工程项目变成豆腐渣的根本症结。
在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官员指导下”的豆腐渣工程,他们之所以敢于脱离规范化运作程序,一方面是因为工程项目现实生态链中隐藏了太多的玄机,另一方面则是政绩主导下的制度缺失,或者说,就是程序不透明,就是对领导经手之事没有实施“终身负责制”。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既不是单纯的质量问题,也不是单纯的腐败问题,而是一个制度性的多重复合问题。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