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的原创人生

时间:2014-09-29 17:5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文:雷静 点击: 载入中...
 
“85后”安利人:任涛、潘杰、杨惠茹(由左至右)

  每一代人,都在试图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夹杂在80、90之间的“85后”们,思想更开放,个性更鲜明,他们虽然崇尚自我,独立不羁,却有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从不曾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对他们来说,人生没有“副本”,每一段经历都是属于自己的原创人生。
  
  任涛:做自己的自己

  
  任涛身材瘦小,但内心特别有力量。他爱好很多:武术、足球、双截棍、二胡、架子鼓、吉他,甚至还学过化妆。但音乐,始终是他的挚爱。
  
  上学时,什么乐器都不会,什么也都不懂的任涛,居然和同学组建了一支“乐队”。下课后,主动留下来打扫教室卫生,拿扫帚、水桶当乐器,跟着磁带大声唱歌。任涛说,自己热爱什么,什么就是生命。音乐,就像他的生命。
  
  怀着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只靠自学,任涛的吉他水平就能跟专业乐手媲美。高中时,终于有了一支真正的乐队,任涛是主音吉他手。这个表面温顺,内心狂野的人却喜欢摇滚音乐真实、富有爆发力的表达方式。从Beyond、黑豹,听到Metallica,任涛特别钟爱北欧的死亡重金属乐队,迷恋那种颓废、暴躁的嗓音,唱的越是撕心裂肺,他听的就越投入。大学期间,任涛和乐队参加过大学生音乐节,还在雅马哈亚洲节拍大赛中获得西北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任涛还是个爱财的金牛男,很有经济头脑。当初,妈妈辞职做安利,全家人都反对,只有他支持。因为他踢球时脚踝骨折,吃了妈妈买的纽崔莱营养品,伤口恢复的很快。任涛觉得安利产品好,销售好了还能挣钱,所以支持妈妈。任涛贪玩,又爱看电视,为了不让家人把他当作阻拦妈妈的借口,平时考试六门功课平均分都不及格的他,居然暗自努力,中考时以五百多分的成绩如愿考上高中,用实际行动支持母亲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认同安利企业文化的任涛,也跟随母亲选择从事安利。他在安利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认识自我。甚至,还从一名曾经留披肩发,蓄胡须的摇滚青年,变成了热衷公益的志愿者。任涛说,做公益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变得比从前更加善良。
  
  其实,任涛也想过专业学习音乐,不过爱打小算盘的他觉得经济成本太高。他说,我一直都在努力做自己的自己,也坚信能通过安利的事业平台,走出国门,实现出国学音乐的梦想。
  
  潘杰:寻找释放自我的舞台
  
  1987年出生的潘杰,比任涛小一岁,却是个安静、深沉,有艺术气质的“85后”。6岁时,潘杰的蜡笔画就在全国少儿书画大奖赛中获得了优秀奖。
  
  或许是学画画的缘故,潘杰从小就善于思考,做事有条理。小时候和同学打架,潘杰打赢了,骑在同学身上,忽然想到打架是不对的,便自己内疚起来,赢了打架,他反而哭了。潘杰说,在个性上,他一直很懂得自我克制,却也很压抑自己。
  
  因为欣赏设计行业特立独行的气质,潘杰选择了学设计。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他们,做设计不是搞艺术。艺术家可以任凭发挥自我个性,不去管别人是否理解。但设计师要搞清楚客户需要什么,找准顾客的需求点,适合客户,才是最合理的。但起初,潘杰并不真的理解。
  
  富有才华,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潘杰信心满满的和同学创业开起了设计工作室,他还给自己的品牌起名“杰作”。在潘杰眼中,设计师应该是外表光鲜,有个性,对生活很有品位的,而实际上,做设计师,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
  
  克制的个性使他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创业失败对他打击很大。为了释放自己,突破个性,潘杰选择在安利重新创业。他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做事沉稳淡定的性格,也很受顾客欢迎。渐渐地,潘杰发现,做安利和做设计一样,必须找准顾客的需求点,他也理解了老师当年的教诲。
  
  身为“85后”,潘杰几乎从没做过出格的事。人生最疯狂的一次,是捧着鲜花,点着蜡烛,去挽回女友的心。潘杰说,现在,我逐渐明白,曾经年少的冲动,其实只是为了自己。因为个性克制的我,从来没有为了爱一个人、或一件事,去做一些该付出、该突破自己的事情。现在,他最希望突破自己的个性,因为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潘杰的性格像水,包容随和,却像一壶沸点过高的水,缺少活泼,但厚积薄发。如今,他在安利找到了释放自我的舞台。我们祝福他,突破自我,展翅飞翔,成为他心目中,那个自信得体,左右逢源,武功高强,又充满力量的“完美杨过”。
  
  杨惠茹:人生,就是用来经历的
  
  从充满小资情调的大都市上海,到一望无际,广袤的内蒙古;从T台上光鲜亮丽的服装设计师,到住着板房,跟工人一起吃大锅饭的包工头。对于一个“85后”来说,命运,仿佛总在她开玩笑。
  
  杨惠茹小学五年级开始学单簧管,考过了七级,却没有选择音乐这条路。没有学过一天美术,却读了服装设计专业。具备了优秀服装设计师的能力,却跑到内蒙古去掘金。杨惠茹读过一本叫《秘密》的书,书中说,只要你去相信,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目标,就一定能收获“心想事成”的果实,而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所以,虽然经历波折,但杨惠茹坚信,自己就是那个受“秘密”庇佑的孩子。
  
  大学时,只因为喜欢,杨惠茹转学了设计专业。第一年,她的成绩排全班倒数第一,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杨惠茹觉得劲头十足。学过音乐、受过艺术熏陶,使她很有设计灵感。没过多久,杨惠茹就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广州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成绩也一路逆袭到了前三名。
  
  毕业后,杨惠茹顺利成为某知名服装品牌的设计师,但她发现,设计师并不能如己所愿的自由发挥,靠兴趣生存是不现实的。于是,在上海工作三年后,杨惠茹听从母亲的建议回到家乡兰州。
  
  2010年,听说鄂尔多斯“遍地黄金”,杨惠茹便去寻找机会。鄂尔多斯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新城区建设刚刚开始,到处都是在建的工地。内蒙古湛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开阔,让在上海饱受压力的杨惠茹觉得格外舒畅。春天风很大,有时一夜醒来,工地四周的隔离板都被吹走了。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吓跑杨惠茹,她甚至在风沙漫天的鄂尔多斯看到了商机。
  
  从给工地整理资料开始,杨惠茹悄悄学习工程知识。每天,她顶着风沙往返在工地之间,闲暇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学习。为了多学一些,她甚至和工人一样住在工地的板房里,吃着和沙的馒头大锅饭。凭借极强的学习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杨惠茹居然承接到两个工程项目。
  
  杨惠茹很幸运,很容易就挣到了“第一桶金”。不菲的收获也让这个年轻的女孩飘飘然起来。而第二个项目,却让她从高空中狠狠摔到了地面。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泡沫破裂,民间借贷链条雪崩,信贷危机全面爆发,大批房地产在建项目无奈停工。杨惠茹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把自己挣的钱全垫了进去,拿着一叠欠条回到了兰州。
  
  回来后,杨惠茹每天看着那些欠条发呆。一年以后,她才重新走了出来。直到今天,那些欠款依旧杳无踪影,杨慧茹却说,她买到了人生宝贵的经验教训,年轻时,受到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我觉得之前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我选择了一件自己无法控制的事。而在安利,我可以自主决定工作目标、时间、节奏。我的地盘,我做主。”
  
  对于“85后”来说,年轻,就是用来体验的。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