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企业一关了之,真的合适吗?烟花爆竹产业等高危行业本该严格监管,但监管不是秒杀企业,更不等于漠视法律规范。
9月22日湖南醴陵发生一起花炮厂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1人失联,33人受伤。这起事故再度引发人们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关注。据悉,安徽省黑火药生产企业已全部关闭退出,根据统一部署,该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将在今年底全部关闭退出。
不能否认,许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本身存在多重隐患,导致安全事故多发。据报道,醴陵花炮厂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或在于企业为赶货而超负荷生产。酿成这一重大事故,企业不能免责,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和官员,也难逃追责。目前,醴陵市已有5名责任人被先期免职处理,等待查明事故后进一步“发落”。
正因对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追责措施非常严厉,有些地方官员整天提心吊胆,甚至宁可不要GDP,也要关停相关行业。这种偏执思维,非常典型地体现在安徽对待烟花爆竹产业的态度上。问题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企业一关了之,真的合适吗?
且不说存在违规操作的企业,这些将被关闭的烟花爆竹企业中,相信为数不少是合法经营、正规运作的企业,政府凭什么说关就关?这样做,岂不是政府违法在先?据介绍,按照现有技术水平,花炮的生产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为何部分厂家宁愿小打小闹,也不愿投入更多成本,保障生产安全?可以说,在有些地方,低水平的政府监管,恰是导致该行业低水准发展的一个原因。
既管不好企业,又担心企业发生事故,于是干脆一关了之。其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政绩思维作祟。为了追求政绩,有的地方可以大包大揽,引进污染企业,而为了保住乌纱帽,有的地方当然也可以随意关闭企业。这种思维,实质是一种“政绩洁癖”,即一切以政绩为中心,而不顾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这种思维主导下,所谓民生立场、市场原则、法治精神,都难免成为一片浮云。
烟花爆竹产业等高危行业本该严格监管,但监管不是秒杀企业,更不等于漠视法律规范。对企业一关了之,除了体现出地方主政者的功利与浅薄,很难看到其对企业发展、民众就业有任何悯惜之情。这样做,也肯定发展不好地方经济。试想,当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可以随意干涉,对企业生死可以任意予夺,这地方还有多少可供企业正常发展的空间?
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这是事故处理的标准程序。某些地方一看到潜在风险就被吓破了胆,赶紧关闭退出相关产业,这纯属庸人自扰、避祸畏事的做法。不难想象,抱着这种心态施政为官,最终恐怕什么也干不成。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