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甘肃敦煌9月1日电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通过70年持续风沙治理,风沙对敦煌莫高窟的危害显著降低,进入窟区年积沙量减少85%以上。
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副所长汪万福介绍,在几代治沙人的共同努力下,莫高窟顶形成了由防沙障阻沙、沙生植物林带挡沙、麦草方格沙障固沙和砾石压沙组成的风沙防治综合体系。据监测,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使进入莫高窟窟区的年积沙量减少了85%以上,极大减缓了风沙对敦煌壁画和塑像等文物的危害,改善了窟区的生态环境。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市,地处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和鸣沙山东麓,风沙灾害一直是困扰莫高窟完整保存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稍有风吹,就有流沙从莫高窟崖顶飞泻而下,不仅吹蚀和磨蚀露天壁画及洞窟围岩,而且磨蚀洞窟内壁画和彩塑。积沙在窟区堆积,需要经常清运,上世纪80年代以前,每年要从窟区清除积沙至少3000立方米。
敦煌自1944年建立莫高窟保护机构以来,先后开展了数十次防沙、治沙探索。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实施莫高窟崖顶风沙危害综合防治试验研究。2008年开工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子项目风沙防护工程,在原有风沙防护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砾石铺压,扩大了高立式阻沙栅栏、麦草方格沙障和植物固沙林带防护,进一步完善了莫高窟崖顶风沙防护体系,将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