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这些年,韩寒已从作家到赛车手,再到电影导演,来了好几轮大变身,议论他的那批人却仍停留在原地,论点也裹足不前。还有比这更无聊的事吗?
互联网世界是多元、多彩的,有时却也单调无趣,一些没有新鲜感的话题反复出现就是例证。当然,话题的陈旧与否,并不能完全决定其被讨论的价值,除非言说的方式也足够老套,甚至不讲道理。
昨天,韩寒和他的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在该片下线前又火了。美学家、清华教授肖鹰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称,《后会无期》“用看似散淡随性、实则觊觎名利之术,裱新着上世纪后期以来陈腐的‘青春叛逆’”,而韩寒本人是“被文学界、媒体和市场合谋打造为一个拥有巨大吸金资本的品牌代言人”。对此,肖鹰要求清理“天才韩寒成名史”,以“肃清20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毒害极深的反智主义流毒”。
与很多事件类似,这篇本是由传统媒体发表的文章,最终在互联网舆论场掀起巨浪,顺带也把“倒韩”的前尘往事一股脑地打捞上岸。回溯这些年,韩寒已从作家到赛车手,再到电影导演,来了好几轮大变身,议论他的那批人却仍停留在原地,论点也裹足不前。还有比这更无聊的事吗?
就电影而言,观众本就见仁见智,因而《后会无期》面世后在不断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也让韩寒饱受争议。但放眼望去,像肖鹰这样扯着嗓子叫骂的并不多。单看标题《“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便知肖教授来势汹汹,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而具体到内文,如果说评价一个人“很装”、“很猥琐”、“低级”尚可忍受,那么直呼一个人是骗子,甚至成名背后有腐败问题,则是很严肃的指控。
遗憾的是,别说腐败和代笔,连韩寒“缺少一个成熟青年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缺少一个有教养的当代青年必备的社会道德观念”,肖教授也因偏见先行未能拿出证据。其援引的韩寒对“代笔门”等事件的回应,事实上仍属见仁见智的个性表达。依照肖教授的逻辑,若罔顾事实主动承认有代笔就是有道德的青年?
肖氏雄文《丑闻》中的几个“缺少”,连同通篇涌现的主观判断“烂”、“无知”、“狂妄”等词,往轻了说有失学者风度,往重了说极尽扣帽子之能事,无怪乎有网友感叹不知今夕何夕。事实上,从语言风格到行文布局,如三个“咬牙切齿”的小标用词,包括“猥琐青春”、“文化骗局”和“反智招牌”,即可认定这是作者自设的一篇命题作文,所有材料均围着“丑闻”的定性转,本质上与大字报无异。
显然,肖教授还没有掌握说理之道,例如“代笔”这种猜测不能当作已坐实的事实,扯反腐大旗也不能免除人身攻击之嫌。怎么说呢,以“文革”遗风搞公共辩论,节操容易掉,掉了还不容易再捡起来。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