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山洪地质灾害监测有“神器”相助

时间:2014-07-23 10:27来源:新华社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7月23日讯:据新华社消息,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一周年之际,岷县人忙着灾后重建,最担心头顶的蓝天上突然乌云翻滚。

  据岷县气象局统计,仅最近3个月来,他们就已发出23次暴雨、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黄色、蓝色预警。

  连绵降雨不仅会耽搁重建工期,更会引发暴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受2008年“5·12”地震和2013年“7·22”地震影响,岷县山体松垮,使这一暴洪、冰雹、泥石流多发地带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2012年至2013年,当地先后发生3次较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共造成50多人遇难、失踪。

  岷县县委、县政府认为,在灾后重建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同样十分重要。走进岷县水务局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记者从大屏幕上看到,全县每个行政村的降雨量都会即时反馈到这里,一旦超过提前设定的预警值,这个村的坐标上就会有红点闪烁。预警短信随即自动生成,发送到相应范围的村干部、村里预警监测员的手机上,提示“提高警惕”或“立即组织疏散、转移”。

  岷县水务局局长王都说,全县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平台,所有行政村都配备了自动雨量器、无线预警广播站等监测预警设施。1880个自然村设立了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点,有2700多名村社干部、群众担任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信息员。目前,覆盖县、乡、村、组、户的预警预报体系初具规模。

  在禾驮乡石门村,记者见到几件灾害预警监测“神器”。村支书石寿芳指着村委会房顶上架的4个无线大喇叭说,只要收到县里、乡上的灾害预警短信,专职预警监测信息员即使出门在外,也可拿起手机给喇叭“打电话”,喊村民避险。各村民小组都安装了简易雨量器,只要降雨量达到预警值,就会自动“呜哇”报警。

  “神器”先进,人更要操心。37岁的哈地哈村农民包永平是村里5名预警监测信息员之一。他已养成随时抬头看天、低头看手机的习惯。他熟悉每一条村民疏散、转移的路线,不仅负责预警,还要组织大家安全转移。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但他白天随身带着手机备用电池,晚上睡觉手机放在枕头边,就像一位“重要人物”24小时不关机,家里的外墙上总是挂着一面铜锣,屋角放着手摇报警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岷县工业园区规划通过省发改委批复
  • 岷县一男子持板凳斧子打死妻子
  • 山丹环境监测站通过国家三级达标验收
  • 岷县4.7万户受灾农户重建房屋
  • 岷县职业中专套取助学金352.39万
  • 岷县电网供电能力远超灾前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