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就是最好的“挑刺工”

时间:2014-05-20 09:5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为了驱散干部作风“雾霾”,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推出了创新举措。今年以来,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并组织开展暗访监督活动。这些暗访人员被称为“挑刺工”,总共有40人,通过暗访检查、模拟办事、走访调研、网络监测等方式,对全县服务窗口、部门机关展开暗访监督。“挑刺工”身份高度保密,即使相互间也不知道。(5月19日《华西都市报》)

  当地为了这个暗访可谓煞费苦心,身份“暴露”了要被调整出挑刺名单,为了防止通风报信要交出手机,还要动态管理定期调换,听上去就很“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有不少人论证起来,这个暗访的操作性如何,保密能否到位,演技能否过硬等等。

  其实,这是一个多简单的事儿,干吗要搞得这么复杂?弄暗访,找“挑刺工”,演群众,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让百姓办事的时候能接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吗?那这事儿谁最有发言权?当然是百姓啊。用得着费两遍事,再找人扮演百姓吗?让百姓当“挑刺工”,不用担心演技穿帮,不用担心暴露身份,更不用去建立什么动态管理系统。百姓觉得服务好了,给你竖个大拇指,那就是最大的政绩,百姓觉得堵心了,谁该承担责任就要有个说法。

  要是能把百姓的意见听进了耳朵,放在心里,那比找多少个“挑刺工”都强。当地表示,找了“挑刺工”以后,干部作风确实得到了改善。这个可以有,但要是没有作用还好,有了作用反倒感觉怪怪的。如果一个作风慵懒办事推诿的单位,仅仅因为怕被暗访就得到了改善,那他究竟怕的是百姓,还是上级领导呢?他又究竟是为领导服务,还是为百姓服务呢?

  也许有人不这么看,觉得管他怕的是什么呢,只要百姓得到了实惠,官员改善了工作作风,不就是好事?是好事没错。问题是这样的好事又能坚持多久?当地也说了这是一项活动,是活动就有结束的一天。当这个活动偃旗息鼓,又该由什么来监督这些窗口单位的政风?或者说,当下主推这个活动的领导有一天换了想法,或者干脆调走了,“挑刺工”这个工种还能延续多久?

  不是说政府做什么都需要治本,治标的举措未必不是好举措,关键是思维如何,这种“大内密探”式的暗访归根到底还是一种人治。如今不少领导都热衷于办活动,而不是制度建设。原因无外乎,活动见效快,制度却是制定出来了,落实起来需要一定时间。于是,百姓的直观感受往往是“一阵风”,刮过去了,作风又改回来了。(刘兴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 国平:反腐新常态 贴心老百姓
  • 总书记心里装着老百姓的苦辣酸甜
  • 新华网评:总书记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