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就会越来越渴望生存,活着好像是一种很美好的事情,那么老年人就会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养生除了日常的饮食,还要注意保健品。而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虽然各大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但仍然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这不,昨日记者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内碰到一位前来就医的老人,从医院出来他才恍悟自己被保健品迷惑多年,保健品没让他病情减轻反而加重……
常年吃素省下退休金买保健品
为了吃上足量的保健药品,72岁的老吴经常用蔬菜、面条“度日”,长期不吃荤菜。同小区的邻居建议他每年应该去体检一两次,可每次说起,老吴却直摇手,“我身体还可以,让更需要的人去检查吧。”
老吴家住东岗黄河沿小区,一直独居。几日前,邻居找他一起打牌时,发现吴大爷脸色不好,看起来很虚弱。一问之下,得知老吴每顿饭都凑合吃点,冰箱里面只有白菜、豆腐、面条,一点荤菜都没有。“老吴,您怎么这节约呢?”面对邻居的询问,老吴回答自己爱吃青菜。在邻居再三追问下,老吴先是表示自己腿脚不便,后又吞吞吐吐地说“手头紧张”。最后,邻居才得知,老吴把退休金都花到买保健品上去了。
老吴介绍,五年前他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说是小脑萎缩,医生建议他抓紧治疗,否则可能中风。随后老吴听说吃保健品对治疗有好处,于是就开始买各类保健品。老吴说,吃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自此他没有再去过医院。
昨日,记者从甘肃省人民医院碰到刚刚走出医院的老吴,老吴手里拿着几盒开封了的保健品。老吴说,一般每月买一次保健品后,退休金就花去了大部分,所以也没有钱去买荤菜了。而且吃了保健品会“营养过剩”,所以平日里他以清淡素食为主。这回来医院,是因为他长期不吃荤菜,导致血压偏低,头晕,在邻居百般劝阻下才到省人民医院来看医生的。结果医生告诉他,是因为他长期饮食太清淡,又乱服用保健品才引起身体出现的这种状况。
老年人着迷“保健品”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钱买健康”似乎成了中老年人深信不疑的观念。当76岁的杨老太又一次搬回价格不菲的某品牌保健品时,儿子小刘苦恼不已。
由于杨老太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无意中参加了一次“专家讲座”后,就与保健品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年来,老人经常购买保健品,家中保健品堆积成山,且买回家的保健品只有少数能服用,一听说有新的品牌又开始疯狂购入。儿子多次劝阻依然无济于事,杨老太像是着了魔,谁的话也不听。
小刘告诉记者,只要儿女一劝杨老太,老人就声泪俱下,说孩子们没良心,辛苦把他们养大,花点钱买保健品还要受人管教。家住东岗56岁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因老伴过世早,子女外出工作不在身边,自己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这种老年人聚集较多,又有专人服务的活动。“近几年花费在保健品上的钱近4万,只要是‘专家’推荐说不错的保健品、医疗器械,我都会买回家试试,大多效果不尽人意。”吴女士说。
与小刘同样苦恼的人,还有老郑,因为老伴有爱贪小便宜的习惯,近半个月来没让他少操心。年仅68岁的老伴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出门听“专家讲座”,然后就开始往家里拿一些商家免费送的口服液、胶囊、膏药等保健产品。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我一直都担心,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先让老人尝个免费甜头,重复地进行先买后返还同等金额货款的伎俩,以博得老人好感。推销到一定程度,商家收网走人,使其上当受骗,到最后花了钱买到的尽是些没用的产品。”老郑担忧地说。
据老郑讲,老伴喜欢参加这类免费试用的活动,而被忽悠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就在年初花了500多元买了个“三无”标识的足底按摩器,用了两次之后按摩器就坏了,回头退货商家早已没了踪影。
理性选择科学购买保健品
而针对一些老年人痴迷于保健品的现象,有关专家建议老人要及时戒除心理依赖作用。据调查,一些老年人对健康、对疾病、对保健知识的了解比较浅,也不能正确看待保健品。而对养生有多年心得的老郑认为:对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病应该到正规医院,而不是盲目的花钱购买保健品。再者老年人服用保健品应该适量,乱吃保健品,摄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很可能出现物极必反的效果。
专家建议,要科学、理性选择保健品;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的服用保健品,并到正规的商店购买保健品;要能够分辨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不要相信保健品宣传所谓的治疗效果,以免用保健品代替药品,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加重病情。要正确识别保健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在遇到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留好购物凭证和商家产品的宣传资料,要养成保留购物凭证及商家销售时的相关宣传资料等习惯,以免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作为维权证据。同时,在自身权益受损时,应及时与经销商进行交涉,或者向工商及药监等部门进行申诉。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