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均价上万,个别墓地一年涨幅超过50%,这是一座西部欠发达城市的墓地市场行情。清明前夕,记者走访了甘肃省兰州市殡葬服务业,发现当地部分公墓均价超过兰州市住宅均价,而殡葬相关服务收费也一路看涨,已经超出了城乡困难群众的承受能力。
墓地“身价”飙升
在兰州市规模较大的一家园林公墓,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他们推出了优惠墓地,最低价格约1.5万元,风水好的收费更高。“近几年墓地价格普遍上涨,现在1.88万元的墓地,去年只要1.08万元。”
同样,在兰州市榆中县一家公墓,1.2平方米的墓地售价最高为3.68万元。据不愿透露姓名的销售人员介绍,目前,1平方米左右、售价一两万元的墓地都算便宜了。“现在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哪葬得起老人,阴宅比阳宅还贵。”有市民直呼“死不起”。
墓地价格飙升还催生了不少的炒墓者,甚至有人在网上打出了“炒房不如炒墓”的广告。“有些墓地有钱也买不到,人家不卖。”不愿具名的兰州市民告诉记者,他曾想为家中老人购买风水好的墓地,但对方表示已“售罄”。“后来经朋友引荐,才知道经营者有意不卖,有意囤积。一旦资源稀缺,经营者就会涨价。”
墓价居高不下,殡葬费用也水涨船高,包括购买骨灰盒、搭设灵棚、现场礼仪服务、提供丧葬用品等在内的一套普通的殡葬服务流程下来也得六七千元,而优质的殡葬服务价格至少两万元。仅拿骨灰盒来说,兰州市殡仪馆内的骨灰盒售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且殡仪馆有规定,如果骨灰要寄存,禁止自带骨灰盒,必须购买殡仪馆的骨灰盒。骨灰盒代理商吴先生表示,“和很多产品一样,骨灰盒成本低售价高,这是市场行为。但要寄存就禁止自带骨灰盒的行为是垄断经营。”对此,殡仪馆工作人员则解释,“我们的骨灰盒质量有保证,即使出现问题,同一款式可以调换。”
殡葬费用过高 困难群众无奈“钻漏洞”
在殡葬服务业收费上涨的情况下,一些困难群众透露,因交不起几万元的墓地费,以及火化等相关费用,他们便偷偷地将去世老人土葬在深山里,“火葬相关费用下来两万元左右,我们掏不起这钱,如果在老家农村土葬,不需要花钱买墓地,几千块钱就能拿下。”在兰州市区打工的刘师傅向记者透露,尽管他们知道政府提倡火葬,自己的做法已违反了相关规定。
“如果我老伴去世了,我必须得借钱才能让她入土为安。”兰州市城关区一名低收入群众老王告诉记者,他一家五口仅50岁的他有劳动能力,妻子瘫痪在床,儿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儿媳为照顾年幼的孩子无法上班,全家月收入两千余元。“城里不许土葬,但如果火葬,不算其他费用,一个便宜的墓地就得七八千,按我的情况,不借钱咋办?”
采访中,不少城乡困难群众表示,在忍受亲人离别的同时,他们还不得不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对家庭来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打击。而对于殡葬业一路看涨的收费,多数群众则“得过且过”,不愿意过多纠缠。更有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表示,“不给子女添负担,我死后,就把骨灰洒入黄河。”
兰州市政协委员林建平曾连续五年调研当地殡葬行业。他发现,目前殡葬服务费用超出了很多城乡困难群众的承受能力,成为他们的负担。同时,资源匮乏,监管失控也让殡葬服务业乱象丛生。他甚至坦言“一个老人去世,带走半个家产”。
林建平坦言,目前殡葬服务业的确存在垄断性经营。市场上的墓地价格虽明码标价,也经过物价部门核准,但公众对其成本和收费细则尚不了解。
至于什么原因推高了墓地价格等殡葬费用,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和土地成本较高,土地资源有限有关;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的缺失和企业的逐利经营导致殡葬费用价格上涨。
规范殡葬市场需制度观念双管齐下
林建平认为,殡葬市场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其服务质量达不到公众的需求,收费超出困难群众承受能力,这已阻碍了中国殡葬改革,并且加重了城乡困难群众负担。“要改变‘一个老人去世,带走半个家产’的现状,政府部门要依法管理和规范殡仪服务市场,打破目前殡葬行业垄断现状,提高服务质量,明明白白公示墓地等殡葬服务费用的明细,完善殡葬救助保障机制,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准。”
据甘肃省民政厅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包括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在内的三类群体,政府提供基本殡葬免费服务,“但不包括墓地费用。”
“公民有权利要求得到基本的殡葬服务,政府应为贫困家庭的殡葬服务兜底,确保他们不论经济条件如何都能享受到基本的殡葬服务,这也是推行殡葬改革的要求。在兜底基础上,可适当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墓地。毕竟,有经济条件的人有权选择优质的殡葬服务。”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刘晓程说,老百姓对墓地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因为无相应的替代品,加之人多地少,企业有逐利行为,墓地价格自然会涨。“但现在墓地市场不完全属于市场化运作,而处于垄断状态,应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清明节前夕,甘肃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打击并防止殡葬服务机构借机乱涨价乱收费,规范殡葬服务机构价格。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要敢于向乱收费的行为“亮剑”,将文件落到实处,保障老百姓“透明消费”,还得想办法让他们消费得起。“这一切还需要公众的给力监督,举报投诉,以达到共同规范殡葬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林建平说。
刘晓程表示,对于一些群众选择土葬的做法也应分开来看。“一方面确实是迫于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他看来,相关部门应更多关注弱势群体,改变其无法承担火葬费用的窘境,社会也亟需培养移风易俗的土壤。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民政局几年前就推出了树葬和壁葬等环保型殡葬方法,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一直未得到全面推广。兰州市民政局负责人透露,他们曾修建了一堵壁葬墙,但几年过去了,利用率依旧较低。这位负责人表示,老百姓亟待形成新型殡葬理念,树立文明、节俭、环保的殡葬新风。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