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大西北网讯 为积极稳妥推进全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我省将加大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国有资本从产能过剩行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公共事务领域转移,提升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现状:产能严重过剩致市场持续低迷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这些行业的产业技术水平和产能大幅提升,成为我省原材料工业的支柱行业。
近年来,由于受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影响,这些行业市场持续低迷,行业利润大幅下滑,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重复投资、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
《意见》指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要积极稳妥做好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化解工作,有利于发挥资源、能源和环境优势,科学有序的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
《意见》提出,要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与加强宏观调控、开拓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控制增量与优化存量、完善政策措施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5年努力,全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产业布局基本合理,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发展质量和集聚水平明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各市州政府依据法律法规以及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指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行业规范和准入条件、环保标准等要求清理建成违规产能。对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的项目,列入淘汰落后年度任务予以淘汰。
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通过提高财政奖励标准、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等措施,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企业主动退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钢铁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和30吨以下炼钢转炉;电解铝2015年前淘汰16万安培以下预焙槽,对吨铝液电解交流电耗大于13700千瓦时,以及2015年底后达不到规范条件的产能,用电价格在标准价格基础上上浮10%;水泥淘汰全部机立窑,逐步淘汰日产1000吨以下干法生产线;淘汰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排放不达标的平板玻璃。
挖掘市场潜力消化过剩产能
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需求,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需要,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消化部分过剩产能。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建材下乡等惠民工程,稳步扩大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市场需求。
实施绿色建材工程,发展绿色安全节能建筑,提高建筑用钢、混凝土以及玻璃等产品使用标准,带动产品升级换代。推动节能、节材和轻量化,促进高品质钢材和铝材的应用,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态环保标准,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上限,倒逼超标产能退出,节能减排达标和自然环境改善。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
同时,各市州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中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从源头杜绝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建设。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动态监测分析,建立产能严重过剩信息预警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保补偿责任制。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