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甘肃专家学者改革咨询会发言摘登

时间:2014-03-07 09:40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唐华伟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3月7日讯   日前,省委副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改革办主任欧阳坚主持召开了专家学者改革咨询会,邀请省内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全省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共商改革发展大计。会上,十几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实际和研究领域,对全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改革应当把握的原则、处理的关系、注意的方法、工作的重点等方面作了发言。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李永军(省政协原副主席、高级工程师)
  
  一是算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本账,切实解决好钱从哪来的资金问题。算好我省作为动力源的税基。税基支配源一定要清楚,哪些资源是我们可以尽快动起来的。把这个搞清楚,改革就可以有序推进。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要有利于增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和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在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大局意识,做到责任主体部门或企业敢于担当,相关部门能够主动配合。
  
  南志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在生态体制改革中,应重视发挥资源和科技优势,加快发展草地农业,建设美丽富饶的农村。甘肃发展草业很有优势,草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是甘肃第一个重点草业学科,草业实验室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在沙漠、沙产业方面也有很多建树。但目前,我们的资源、科技相对草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正确认识草地。草地不是荒地,需要保护。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草地,如果草地长期不利用就会退化。要宜草则草,宜林则林。河西地区应发展草地,而不适合发展林地。二是大力发展农区种草。目前,牧草在全省种植结构中占比不到5%,人工种草很少。要把草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专门规划土地种植优良牧草。三是河西地区可尝试大规模生产牧草。在整体设计上可以考虑把河西走廊建成大型草场基地。
  
  范多旺(省科技功臣,兰州交通大学教授)
  
  一是支持新能源领域重大创新成果落地推广。我们依托国家工程中心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在聚光太阳热能产业技术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分布式热电联供能源站、太阳能锅炉、50MW连续发电基础电源/基础热电联供等项目,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发展成为省内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光热产业链。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项目初期的融资困难。二是出台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措施。省市两级政府性融资平台出部分引导资本金,联合社会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协调政策性银行按较低利息提供项目贷款,把部分科技性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贷款贴息;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租赁融资;协调落实项目碳排放权交易、落实节能奖励以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补偿机制。三是更加关注国家工程中心的成果产业化。
  
  王嘉毅(省教育厅厅长、教授、博导)
  
  一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教学内容。二是抓住关键,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教育部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制定我省实施意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工作,试行中职学生注册入学和中职免试升高职,完善“2+2+1”招生试点和“三校生”招生办法;积极争取,扩大省外高校对我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医学类专业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三是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高标准建设好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316所乡镇幼儿园;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逐步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出台我省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等项目招录计划,落实好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四是优化招生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体制机制;引导高校及其科研机构围绕全省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开展战略研究和对策研究;加大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冯湖(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党建改革中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着力解决根源问题,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制度,尤其要抓好补“钙”强“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机制建设。二是着力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如果不能根本转变,解决“四风”问题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要及时跟进。三是针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部位存在的更深层次、更大利益问题,应该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大制度建设。四是突出制度的硬约束和“刚性”,坚决防止“定罪而不量刑”的“半截子制度”,坚决废除只讲“不准”和“严禁”而无处罚和惩戒规定的“虚设制度”,切实解决办事标准模糊、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五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方亮(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
  
  纪检工作改革要明确:一是关于基本思路。落实“两个责任”、“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的要求。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两个为主: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纪委书记新书记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两个全覆盖: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巡视工作全覆盖。二是关于具体内容。建立党委(党组)向上级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制度;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腐败案件“一案双查”机制;进一步调整纪检机关的内设机构和参与议事协调机构,保证纪检机关的职能和精力向主责、主业化倾斜;制定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意见;制定纪检派驻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改革巡视工作体制,将现行的管理体制调整为由纪委管理。三是关于方法步骤。管理体制的改革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进行;工作机制的改革在中央确定的原则框架下,可结合省内实际有所创新;难点问题的改革可以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韩临广(省农牧厅副厅长)
  
  一是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步伐。将登记试点经费督促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建立健全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县级仲裁、乡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土地矛盾纠纷调处体系,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二是制定出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试点。三是尽快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政策。建立地方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抵押行为作担保;组建农村“三权”资产评估公司;建立由政府牵头,业主、银行和担保公司参与的风险基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前期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
  
  郭玉芬(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教授、博导)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重视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有效发挥政府、市场各自作用,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实行“放上端、管下端”的医疗资源配置体制,简而言之就是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由市场主导。二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机制。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建立合理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确定分级诊疗病种;建立医学毕业生必须在基层服务一定年限制度,规定大医院50%左右的新招录人员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表现突出的人才中选拔;鼓励医师多点执业,鼓励优秀医师在不同级别、区域医院之间流动,使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下沉基层、普惠百姓。三是大力发展医疗联合体。鼓励组建以三级综合医院为牵头单位,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协作单位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实现各种医疗资源共享;牵头单位负责建设医联体内的多种方式会诊体系。四是建立适合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医学学历教育体系,确保未来的医学人才可持续。
  
  苏孝林(省文联副主席,兰州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一是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演艺集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企业。二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让缺乏市场盈利能力的艺术品种和演艺团体最终成为“非盈利法人社团”,由政府或基金会给予演艺集团应有的扶持,使其承担社会文化服务的职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三是吃透政策,灵活运用政策,大胆突破,打破旧的框架,怎么有利于事业发展就怎么做。如我省歌剧团和陇剧团保留了事业体制,可把业务内容相近的剧团整合到一起,这样既壮大了院团实力,也留住了骨干人才,保留了核心剧目;一些院团所处的位置更有利于商业开发,可否考虑整体置换,使资产发挥其市场价值,置换回来的资金再用于文化事业的投入。对高端艺术人才,可打破所属院团和艺术种类的限制,制定一个统一的办法,让他们留下来,发挥好作用。
  
  林治波(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高级记者)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应在扎实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做好自选动作。二是中医的提升与普及,应作为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是纪律检查,要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还要借鉴国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是在产业政策、分配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社保政策方面实行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改革。另外,可否从国企利润中提取一部分,形成国企扶贫基金,用于低收入群体的生产补助或培训工作。五是加大对陇人骄子、凡人善举的宣传推广力度,对见义勇为的表彰项目可设立奖励基金;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揭露批判也要加大力度。
  
  高新才(兰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省“十二五”规划专家组组长)
  
  一是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醒的早,起的晚。前者是经验,在很多单位改革的单项中都有体现,如企业改制、农村金融创新、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后者则需要作为教训进行全面深刻的总结,如“兰州新区”等三大平台,名片很好,后续措施未跟上,没有“起床”,没有行动,拉大了与其他省城的差距。二是处理好“现有基础”与“未来支柱”的关系。早期重农轻工,就是案例。直至今日,“国有大企”与“民营小微”在我省仍然没有处理好,总是难免“路径依赖”。三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化改革,方向毋庸置疑。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决不能人云亦云,以此否定政府的作用。总结回顾以往,须承认我们对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这是我们今天市场化程度低的原因。但强调今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不能跳出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政府的作用,对后起区域的赶超来讲,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
  
  杨建忠(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改革,一是应做好顶层设计,简化审批手续。二是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要做好品牌。三是加大对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团体的考核,通过激励机制使做出贡献的能够得利,使损害国家利益的得到惩处。四是处理好国家、股东和员工的利益关系,防止少数人借改革之机谋取私利。五是加大对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骨干产业资源配置的考核,防止资源闲置和浪费。
  
  王三北(西北师范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
  
  一是在大景区建设中,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属地管理,围绕核心景区进行资源整合,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促进大景区不同利益主体,可用股份制方式组建企业。调整产业体系,合理配置资源和产业要素,真正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品牌号召力。二是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市县成立产业领导小组,作为所有权代表,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管理及环境、资源、文体的职能。景区的建设、运营实行公司化运作,可以是国有独资、股份制混合经济,亦可由民营公司承包经营。三是实行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应特别吸引有实力、市场化运作、有经验的机构进入我省开发旅游业。四是要让旅游成为富民产业,吸纳农村资源进入旅游业,促进农业劳动力转型,离土不离乡。
  
  傅德印(兰州商学院院长、教授)
  
  一是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形成更稳定明确的市场主体。对民营及个体经济产权、自然资源和土地产权、知识产权等进行分类确权;建立有效的产权经营、产权保护、产权流转的制度体系;建立完善产权监管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二是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示范引导“行政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变审批为登记”。三是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为切入点,破除二元经济结构为一元。四是积极争取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把自由贸易区建设和迎接东部产业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海关体制、关税政策、金融外汇、企业政策、人才政策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五是设立我省生态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条。
  
  王涛(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研究员、博导)
  
  一是关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非常重要,作为“五位一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省里要高度重视。二是关于部署。顶层设计方面,要注重机构建设和评估体系建设。三是关于落实。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为载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绿色GDP,建议把张掖作为绿色GDP的试点区域。
  
  彭长城(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编审)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力度、深度和速度,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带头引领作用。规范设置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建设;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甘肃省文化品牌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发挥文化品牌特别是核心文化品牌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对甘肃省现有文化品牌进行全面梳理,对能够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发展起核心带头作用的文化品牌进行重点研究。三是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数字出版、文化贸易发展。
  
  李兴文(省公航旅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高级会计师)
  
  一是加快推进大型国有投融资企业改革进程。全面提升省属投融资主体如公航旅团、电投等2A+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将金川、国投、农垦等3A级企业和公航旅、建投等2A级以及25家上市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对因为改革创新工作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只要符合规章制度的,依法免除相关责任。二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争取通过国际招标与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实行强强联合,互相持股;利用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公开挂牌,进行产权转让;引导包括外资、民营资本等多种经济成分参股或买断;积极推行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持股,提倡企业全体员工买断国有股权的“整体承接”形式;由政府主导进行大范围的资产整合和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大力扶持文化旅游等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大对敦煌、黄河三峡、麦积山三大旅游公司的项目规划设计、业务运营和管理的督导;积极探讨文化、旅游、生态建设和中医养生的深度融合发展;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敦煌、张掖丹霞等大景区。
  
  康海军(西北永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一是国企改革必须规范法人治理体系,让企业真正回归市场主体,引导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二是完全属于市场竞争的行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释放股权,引进股东和资金。三是不能将国有资产变卖,应该进行评估作价。四是鼓励管理层、技术骨干参股入股,对经营层实施股权激励,激发发展企业的能量。五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大集团重组储备资源,建立企业发展的食物链。六是建工产业应该列为甘肃的新兴产业,超前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严惩8类行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 甘肃昆仑燃气公司向爱心车队捐赠1万立方米天然气
  • 中国邮政甘肃省分公司在兰州市推出“平价蔬菜箱”
  • 甘肃各地多措并举加强疫情防控
  • 甘肃省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
  • 甘肃111名特殊人才获高级职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