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尖锐敏感的提问,吕新华高调表态,谨慎收尾:无论什么人、职位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严厉惩处,“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吕新华寥寥数语,态度斩钉截铁,回味无穷,机智、平易地回应了公众高度关注的反腐问题。
吕新华的回答,表明了反腐无禁区的坚定意志。荡涤附着于权力体制上的灰尘,寻求机制反腐的可行路径,最终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既是政治意志的诉求,也是民意的期望所在。就反腐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而言,已是人人尽知,你懂、我懂、他也懂,在这方面,政治意志越来越体现出和公众意愿的极高契合度。一年多以来持续不断的“打老虎”“拍苍蝇”,之所以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赢得一片掌声,就是因为反腐既号中了民意脉搏,也切中时弊。
有人会说,“你懂的”是否回避问题,避实就虚,实则不然。雷霆万钧的反腐风暴,不是兴之所至,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猜谜语,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基础上的反腐行动,才具有最大的威慑力。反腐越是迅急,越需要更强调程序的正义性。特别是当下,人们在关注反腐成果的同时,也在问询,反腐是否能够持久,答案就在对于程序正义的强调是否能够持久。先有程序正义,才能孕育反腐机制的完善,才能让反腐获得持久的动能,才能消除反腐可能遭遇的灰色区域,让正义顺利而入。从这个角度说,每一个社会关注的反腐案例,都应是向制度反腐迈进的坚实一步。
实际上,“你懂的”,还让政治走下了台阶,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两会本就是公众意志充分磋商、参与决策的主要平台。在这个平台,对民意的传递,外界的关注,本就该开明开放。越是具有开放的氛围,越能培养权力运作的透明化,越能减少模糊面目带来的政治成本,越容易实现决策与民意的匹配。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外界关注的话题,无论多么尖锐多么敏感,都应该尽可能坦率回应,真诚回复。信息偏差,只会拉长政治与民意的距离。政治语言越是能做到“你懂的”,公众与政治的关系越融洽。
扩而言之,不仅政治语言需要做到“你懂的”,权力运作的进程,都应该努力做到“你懂的”。客观讲,在这方面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化,能不能少一点晦涩,与公众实现更默契的“你懂的”?财政预算能否在表述上少一些专业术语,让民意监督者多一些“你懂的”?会风文风能不能更大众化一些,与公众的接受习惯更接近?
公共政治,就是运作机制的内在和外在都要尽量公共化。期待今年两会,出现更多类似“你懂的”式的花絮,这种花絮的背后,让人新鲜,也让政治鲜活。(徐立凡)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