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瓜州县:村里有了“托羊所”

时间:2014-02-11 10:39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2月11日讯,待年后开春,马玉祥又该和妻子一起去青海打工了,他不必担心家里的80多只羊没人侍弄。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戈壁滩上,沙河乡民和村的村民可以把羊送进村里的“托羊所”。
  
  在沙河乡民和村,居住着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几年前,他们从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搬迁过来,虽然生活的地方变了,但当地群众还保留着牛羊养殖的传统。
  
  “只要条件许可,每家都会养上几头牛、几只羊。就算数量不多,也必须每天搭上个劳力。后来我们就想着把村里的羊集中起来管理,让各家的劳力有时间出去务工挣钱。”谈起办“托羊所”,“托羊所所长”、民和村养殖示范小区负责人马海山说。
  
  2012年,村里的养殖大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并通过政策补助盖起了养殖示范小区。看到大家养羊和务工之间的难处,合作社就将空余的圈舍开辟成“托羊所”。起初,即便是对于常年在新疆、青海等地打工,在村里算得上小有见识的马玉祥来说,“托羊所”也是个新鲜事。凭着对马海山的信任,马玉祥将自家的80多只羊以每只一个月10元的价格送到“托羊所”托管,这些羊在“托羊所”长得膘肥体壮,效果很好。大家伙是看在眼里,纷纷送羊入托,最多的时候,合作社“托羊”达700多只。
  
  在“托羊所”,通过统一饲料使用、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甚至统一销售等措施,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养殖风险。对一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打工的马玉祥来说,“托羊”的费用并不算一项过高的开支。“羊有人管了,媳妇就能跟我一起出去打工,养羊的效益也不错,家里除去花销,去年净收入近3万元。”马玉祥对记者说。
  
  瓜州县农牧局畜牧股股长唐颖荃认为,羊只托养模式将劳动力从低效率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了养殖户因无暇饲养而制约扩大养殖规模的顾虑,可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民和村“托羊所”的经验,如今已开始在瓜州县推广。但“所长”马海山还有忧心事,他说:“民和村地处偏远,与交易市场的距离太远,信息不灵,周边又没有大型屠宰场,羊卖不上好价钱。如果能把这些问题解决,村民收入还能提高。”(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