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2月11日讯,2013年,天水市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推进”的总体发展构想,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在争取政策、交流合作、开放开发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争取政策取得新成果。2013年,天水市借助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战略平台,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得到大力支持:天水市被确定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最具魅力节庆城市,第7次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秦州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秦安县被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清水县被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国土资源部命名;大像山、水帘洞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新增武山县狼叫屲遗址、清水县李崖遗址、张家川县马家塬遗址、麦积区放马滩墓群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列入国家遗址保护项目;天水市5个公共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等级馆;《麦积圣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华优秀剧目奖,主演获文华表演奖;天水星火公司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天水长城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天水华天集团荣获中国十强最具成长性半导体企业;天水众兴菌业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肃机电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按照“连接陇东南、融入大关中、合作共发展”的思路,主动加强与关中城市及平凉、庆阳、陇南市的交流对接,在规划编制、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了合作:陕甘两省共同编制完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天水市政府与兰州大学共同编制完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水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十堰至天水、洛门至礼县、宝兰客运专线、天水至平凉铁路等一批跨区域高等级公路、铁路项目正在实施;中国西电等多家关中企业与我市企业开展了合作,天水众兴菌业落户杨凌并建成日产100吨金针菇生产线,在关中及平凉、庆阳、陇南建立了航天育种示范推广基地;多次组织大型新编历史秦剧《麦积圣歌》赴关中城市交流演出,与平凉市合作创排了大型秦剧《水洛城》,陕甘两省合作共建的麦积山考古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幸福航空开通西安往返天水新航线,天水国际旅行社等4家旅行社分别与8个城市的24家旅行社签订了客源互送协议,关中游客占全市游客的38.4%;天水24家企事业单位与关中29家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项目32项;接收225名陕师大免费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关中1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医疗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在天水建成甘肃省救灾物资储备东部区域中心仓库;关中—天水经济报在天水设立办事处。
——开放开发迈出新步伐。坚持把开放开发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参加欧亚论坛、西洽会、大关中论坛等重大节会活动;出席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与丝绸之路沿线9个国家12个城市共同发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高起点筹办了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甘肃省(东片区)首届创业项目博览会、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等活动;天水市国际商会、浙江商会相继成立;长安银行天水分行正在报批之中;中国西电集团投资的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陕西友联制管公司投资建设的30万吨焊管螺旋管等项目建成投产,陕西魏氏彤泰医药公司投资的磁疗骨痛贴等项目正在建设。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水正在成为开放开放的热土和区域合作的新热点。
2014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引领,把深化区域合作作为推动经济区发展的主要途径,把拓宽合作领域作为经济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努力突破行政区划制约,深化跨区域交流合作,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
一是争取国家省上政策支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甘陕两省落实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将关中—天水经济区列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批复成立长安银行天水分行,开通丝绸之路旅游专列。
二是实施跨区域重大项目。在跨区域、跨流域、跨行政区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道、天然气管道、流域治理等方面与陕西关中、甘肃东部其它兄弟城市合作,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天水经开区为载体,与关中地区经开区、高新区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在与关中城市联合申报跨区域重大农业项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深化合作。
四是深化社会事业合作。在人才引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金融服务、劳务输转、社会保障、流域治理、生态环保、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建设、法制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