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2月7日讯 《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后,日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方案提出用八年时间分两阶段推进实施总体方案,努力构筑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河西内陆河和黄土高原四大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20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以上。
我省将积极探索内陆欠发达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扶贫开发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在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扶贫开发攻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按照前三年打好基础攻难点、后五年全面推进见成效的设想,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
【五大规划区域】
河西内陆河地区——
以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为重点
该区域包括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及哈尔腾苏干湖水系,涉及酒泉、嘉峪关、张掖(含中牧山丹军马场)、金昌、武威等五市,区域总面积2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82万,是我国“两屏三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域,也是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的核心区。以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为重点,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三大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北部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绿洲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新能源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部沿黄河地区——
以水土流失防治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
该区域是黄河干流在甘肃境内的主要流经区域,包括兰州市、白银市的大部分县区及临夏州永靖县,面积3.5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2万,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路桥通道的重要支点,也是全省产业和人口聚集度最高的核心经济区。以水土流失防治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建设沿黄河生态走廊,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建设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加工基地、西北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甘南高原地区——
以水源涵养、草原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为重点
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包括甘南、临夏两州大部分县市,区域面积3.5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9万,是我国青藏高原东端最大的高原湿地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以水源涵养、草原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为重点,优先保护草原、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推动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攻坚相结合,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民族特色产业。
南部秦巴山地区——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为重点
该区域地处长江上游的甘肃“两江一水”地区,包括陇南、天水两市及甘南州部分县,面积4.9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2万,是我国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林区和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优先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集约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种植及加工等优势产业。
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
以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
该区域位于泾河、渭河上游,是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极具代表性的地区,包括庆阳、平凉、定西三市及白银市会宁县,面积5.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以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坡耕地改造,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推广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推动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