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那次沙尘被确定为极端天气
大西北网讯 昨日上午,甘肃省气象局发布了甘肃省2013年度八大天气气候事件。去年3月9~14日,影响我省的那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沙尘天气,与其它七大天气气候事件一起,构成了甘肃2013年八大天气气候事件。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气候变化与评价首席专家赵红岩介绍,这八大气候事件是经过我省气象专家充分评价、论证而评出的。近几年来,从已经发生的天气气候事件看,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发生频次增多、强度增大、影响范围增大的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是天气气候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一个表现。但这并不能代表我省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现多发的趋势。
对于去年11月份以来我省大部地方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天气状况,兰州中心气象台副台长、首席专家杨建才表示,这主要跟去年11月份以来影响我省的冷空气相对偏少、偏弱有关。杨建才同时表示,目前,从气象意义上讲,2013年冬季还未结束,目前说今冬兰州属于暖冬也不准确,此时下这样的判断也为时尚早。
对于许多人关注的兰州及全省春节前后的天气趋势,杨建才表示,他们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春运天气预报服务,将于近日发布全省春节前后更为具体的天气预报。
甘肃省2013年度八大天气气候事件
一、7月暴雨次数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区域广,危害严重。
7月平均降水量为近54年最多。区域性降水天气过程7次,共有22个气象站累计出现暴雨28次,为近8年同期最多。10个气象站日降水量达到极端降水事件,灵台、宁县、甘谷、天水4个气象站突破极端日降水量极值。区域性连阴雨4次,有10站连续降水量达到极端降水事件标准,迭部连续降水日数为13天,环县和华池2站突破历史极值。7月21日平凉市灵台县出现强对流天气,全县区域站出现200毫米以上的有3站,100毫米以上的有9站,最大降雨出现在中台镇东王沟村,降雨量为287.8毫米,最强1小时降雨量为84.7毫米。7月24日夜间,天水市秦州区钱家坝最大降水量152.2毫米,1小时最大降水量48.4毫米,强降雨致秦州区南部的娘娘坝镇、大门乡等7个乡镇遭受了严重的洪涝、泥石流灾害。
二、3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创50年纪录。
全省3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4℃,为近54年同期最高,其中甘南和陇东北部偏高2.5~3.5℃,其余地方偏高3.5~5.5℃,各地均为历史同期(建站以来)最高。全省3月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86%,为近51年(1963年以来)同期最少,其中31%气象站为历史同期最少,21%气象站为历史同期次少。
三、岷县、漳县地震灾区持续降水,多种地质灾害叠加。
2013年7月1~22日,甘肃岷县、漳县一带先后出现5次降雨过程,岷县累计降水量为127.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1倍,漳县累计降水量为150.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倍,造成土壤过湿、地质灾害风险加大。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24日至27日,地震灾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出现暴雨,持续强降雨与地震灾害相互交织,导致地震灾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叠加,气象次生灾害隐患点增多。
四、春季干旱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
初春3月(截止3月底),河东大部连续无降水日数为20~41天,其中陇中大部、陇东大部和甘南大部为30~41天,陇中北部、陇东北部及陇南北部出现持续干旱,旱区普遍有5~15厘米干土层。4月,干旱持续,旱区普遍有5~20厘米干土层;耕作层墒情为近三年最差,也差于常年同期,河西山滩旱地、陇中北部、庆阳市西北部呈重度干旱,陇中中部、天水市渭北地区、陇东东南部呈轻—中度干旱状态。
五、4月4-6日寒潮侵袭,农作物损失大。
4月4-6日,受冷空气影响,我省各地普降小雪(雨),局部地方出现中雪(雨);全省普遍降温8℃以上,局部地方降温超过12℃。兰州、白银、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等市州及陇南市的北部在5日、6日清晨出现霜冻。降雪降温、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对林果业和大棚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冻害,经济损失巨大。
六、3月9-14日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3月9~14日,我省大部分地方持续沙尘天气,全省81个气象站中观测到沙尘天气现象的达73个。沙尘天气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历史少见。其中3月9日和3月11日先后出现2次区域性沙尘暴。连续的浮尘天气造成兰州可吸入颗粒物严重超标,空气污染指数达到5级重污染,交通运输、野外施工、民众出行、旅游及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七、连阴雨偏多,马铃薯晚疫病严重。
年内出现区域性连阴雨天气过程13次,其中春季4次、夏季7次、秋季2次,较常年偏多。主要出现在河西中东部和河东大部分地方,其中7月7~8日过程雨量最多,范围最大(全省54县、区),持续日数一般为5~12天。降水量和阴雨日数偏多,导致西和、礼县、宕昌、武都高山区晚熟小麦不能如期收获打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麦芽雨”灾害。西和县因受灾面积大、穗发芽率高,灾害最重,是自有气象记录46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
八、“6.19”暴雨袭击天水、陇南,次生灾害严重。
6月19~20日天水市和陇南市部分县(区)出现连续强降水,局地出现大暴雨,过程降水量为51.6~140.4毫米。持续的强降水造成天水市和陇南市河水暴涨,部分地方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给群众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损失。
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缘何增多
近日,甘肃省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鲍文中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随着气候变暖,近40多年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下降了25毫米,也造成了甘肃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损失严重。”
鲍文中介绍,世界气候方面,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100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的升温速度几乎是过去100年升温速度的2倍。
全国气候方面,与全球增温趋势基本一致,在过去100年(1906-2005年)全国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65 ℃;近50年来,大部分陆地区域的强降水发生频率已经上升;极端温度发生了大范围变化:热昼、热夜、热浪变得更为频繁;在更大范围地区,观测到了强度更强、持续更长的干旱。
甘肃气候,近50年来存在着明显变暖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河东平均上升了0.9℃,河西平均上升了1.4℃,幅度远高于北半球和全国的平均。兰州自1932年建站以来年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1.2℃,全省大部分地方气温偏高都在2.0℃以上。随着气候变暖,近40多年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下降了25毫米,也造成了甘肃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损失严重。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次生灾害有泥石流、滑坡等。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88.5%,高出全国平均状况的18.5%。
甘肃省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4-5%,高于全国平均。据民政部门统计,2012年,我省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185.5亿元,其中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达3358亿元。
我省地处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为应对气候变化,甘肃气象部门多年来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将继续做好未来的工作。比如,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业务能力建设、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应用研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科普宣传等方面,继续加强工作。
今年我省全面推进精细化预报
近日,甘肃省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鲍文中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甘肃省气象局今年全面推进以精细化预报为总抓手的现代天气业务,主要抓精细化预报方式的改变,即:时间分辨率由日到时的转变、空间分辨率由市到县(乡镇)的转变和降水预报实现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使每一场暴雨预报都较准确。”
鲍文中介绍,通过全面推进精细化预报,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第一,要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我省现有8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78个土壤水分观测站、1642个自动区域气象站;6部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4部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69套气象信息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和《甘肃省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工程》。这些基础能力的提升,将大大提高了我省气象灾害监测水平。
其次,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警的精细化水平。甘肃省气象局今年全面推进以精细化预报为总抓手的现代天气业务,主要抓精细化预报方式的改变,即:时间分辨率由日到时的转变、空间分辨率由市到县(乡镇)的转变和降水预报实现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使每一场暴雨预报都较准确。一场暴雨来临后,以前地方政府根据预报提前几天在全县甚至全市范围内做好预防,现在可以在某个县甚至乡范围内提前几小时进行灾害防御。
三是,不断扩大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四是,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御信息共享水平。 五是,不断提高气象科技和人才的支撑能力。在2013年中国气象局人才工作综合评估中,我省气象科技人才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今年,甘肃省气象局正牵头组织编写“中国干旱科学研究计划”和“西北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两个国家级项目的可研报告,对于进一步提升我省气象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