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敏院士当选的有些“随意”

时间:2014-01-08 10:12来源:新京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举报论文抄袭。中科院表示,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但当初推荐王增选为院士的7名院士中,有4名推荐人向中科院写联名信,要求对其予以除名。

  虽然中科院的调查尚无结论,但当初的推荐者如今过半要求“将功补过”,可见王正敏被举报的问题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有无学术抄袭,鉴定并不复杂。王正敏将自己的书拆成十几篇文章凑数、将非研究型文章冒充论文,这赤裸裸的“造假”,普通人也会看出疑点,当初为何就能一路通关?

  四位要求给其除名的院士,披露了评选时的一些内幕。中科院院士刘新垣提及两点:一是当时只看了推荐材料,并没有审查附件材料;二是复旦大学向他们推荐,他们也就“相信了”。本应无比严肃的院士评选,推荐者竟然如此随意,连推荐对象的学术材料都不细看,让人匪夷所思。

  犹记得“海归”科学家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却同时入选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之后,中科院负责人回应,说“任何个人和工作机构都不应该也不会影响增选过程和结果”。可从刘新垣的说法看,复旦推荐对几位推荐者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推荐还只是第一步,之后的评审等程序,为何也层层过关?

  按理说,院士遴选,本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可涉嫌学术不端,却能顺利过关,昭示出其漏洞。而补漏之方,就在于强调院士评选中“专业性的回归”:它应体现学术本位,加强对候选者学术能力的专业评估,秉持“能者上”的原则,而不能受非专业因素的干扰,如剔除“校方推荐”的形式,落实院士匿名表决机制。

  而今,王正敏事件已激起不小波澜。它所涉及的几个疑点,需有关部门及时查清。与此同时,它也应成“催醒”院士退出制的契机:只有如此,才能及时纠偏,让违背学术伦理,却顶着院士头衔者被清退出去,也呵护院士称号的荣誉底色。毕竟,退出制也是对院士评选权威性、专业性的一种后续托底。(敬一山)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社会各界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
  • 食品安全检测必须“不大意、不随意”
  • 将军院士和歌手,何以成了对立面?
  • “布鞋院士”的稀罕和“湿鞋院士”的遗憾
  • 感谢布鞋让我们认识了院士李小文
  • 院士增选不让有权者通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