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团中央学校部主办的“青年人,中国梦”2013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历时3个多月,在来自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所高校的4000支参赛团队中,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田瑾荣获“优秀个人”荣誉称号。田瑾是一位90后大学生,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他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践行着“公益”之路,华南地区鹦哥岭保护区、乡村支教之路,都真是具体的见证着他的付出。
密林深处传递“正能量”
穿着帅气的休闲版羽绒服,眉目清秀的阳光男孩,交谈中无不透露着乐观和力量……昨日,记者见到田瑾时,他正认真地在图书馆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他给自己的要求,他要将公益梦想践行在脚下,同时用足够的知识来支撑梦想变为现实。
今年暑假,田瑾组建了13人的团队,走进华南地区面积最大且连片的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鹦哥岭保护区。
“是保护区管理站的青年团队事迹让我萌生了去那里的想法。”田瑾说,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是07年由来自全国各地的27名大学毕业生组建的,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和科研工作。6年来,这个青年团队面对十分艰苦的自然、生活和工作条件,为保护海南自然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坚持做公益的青年,田瑾认为真正意义上深入基层,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初,只是希望自己也可为保护区做点事。”田瑾说,虽然他的计划很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却很难。抛开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天气不利、路途遥远等困难,单就从上万元的巨大花费考虑,就已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
“我们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孩子,平时生活并不宽裕。”起初,很多同学建议不要去,但田瑾没有放弃去哪里的想法,他想要去证明,90后的青年大学生也同样可以肩负起责任和使命。
在田瑾看来,问题总是用解决办法的,只要足够用心。为了节省开支,从兰州到海南三天两夜的路途都是硬座;通过与保护区那边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解决了食宿问题;他还提前给团队联系了在海南的暑假工,将最后所需的几千元费用也解决了。
在前往海南途中,田瑾接到外婆去逝的噩耗,“霎时间头脑一片空白,但是我马上又保持了清醒,绝对不能让队员知道。”田瑾说,自己是队长,离开了会影响大家的情绪。所以他抑制住悲伤继续上路,决定完成实践任务再去拜外婆,将荣誉送给外婆。最终,这13人团队成功的完成了任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网、凤凰网等20多家网站都对他们的此次活动进行了关注报道。
坚守在路上的支教生涯
其实,早在去鹦哥岭保护区之前,田瑾就已经坚持做了很多实践志愿活动。大一时,在榆中县“和平小学”以及“兰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在高墩营村做义务家教;赴甘肃岷县进行灾后重建调研。大二时,组建团队前往兰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和榆中县孙家湾小学支教;到榆中县夏官营宣传十八大。
“来到大西北,就是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事。”田瑾告诉记者,他是学教育的,他很喜欢当老师,所以,首先选择的就是去支教。公益支教的征程,给了他不少社会实践的机会,也更加坚定了将来作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第一次接触孩子们,我被支教的环境吓到了。”田瑾说,他去的是农民工子弟学校,那里连一块好的黑板都没有,有些孩子十五六岁了还在上五年级,“当时我就在想,我得好好教他们,也许,教育可以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也正是这个想法,让他坚持支教一年多,因为他坚信他的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改变。
在课堂上,他会给他们讲一些国学知识,比如《弟子规》,也会给学生讲一些外面的世界,田瑾说,他最大的快乐就是他可以给孩子带去知识,带去希望,带去勇气。
“有时候,成全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全你自己。”一年多的支教,让田瑾有很多感悟,以前他一直认为支教是自己在帮助别人,现在才发觉是在成全自己。他不仅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感恩和知足,还让他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
提到他心中的梦想,田瑾告诉记者,公益不单单是一个梦,更是一条路,一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一起去努力实现的路。他现在实在是太弱小了,所学太少,所知不够,还需要好好地努力充实自己,修学储能。
如今田瑾计划考北师大的研究生,他希望自己可以在教育的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在闲暇的日子里,他也会收到很多支教学生的来信和电话,每一次听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改变,都是他最开心快乐的事情。
(更多详情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donggang/)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