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的官员待遇摆脱特权色彩

时间:2013-12-13 16:49来源:长江网 作者:肖畅 点击: 载入中...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提交了“制定离任国家领导人礼仪规定,明确退休官员待遇”的提案,建议对离任国家领导人的礼仪规定应该明确而细致。日前,这个提案得到答复,提案承办单位在答复函中称,正在对省部级干部生活待遇规定进行修订,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待遇规定也正在研究修订。
  
  明确党政干部的生活待遇,有重要现实意义。干部待遇,譬如办公用房、公车、秘书如何配备,公务接待相应有怎样的规格,等等,涉及到一份政治职业的体面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国家的形象,同时,又属于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点关注对象。总之,这是一个既充满技术复杂性、又有着政治严肃性的问题。惟其如此,让党政干部的生活待遇明确和规范起来,必须是最根本的前提。
  
  当然,我国不乏这方面的规定。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出台,从各方面对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做出了具体规定。1998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下发若干文件,对离退休领导干部待遇做出规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一些未曾预见的干部“待遇”形式不断出现,超出了原有的一些规范。尤其是,干部待遇一直以来充满神秘感,缺乏透明度,不便于反腐监督的开展,以至于待遇超标成为一种现象。
  
  规范待遇不是一律谈压缩、削减。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给官员量身定制一套匹配的待遇体系,都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官员,尤其是高级干部、国家领导人,首先是从事着一份体面的政治职业,相应的待遇配备,也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政府的基本形象。政治的严肃性,也往往以什么样的待遇、规格,体现为一种礼仪,正如各国对来访者的接待,从国家元首依次往下,要设置不同的规格,这种外交待遇就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礼仪。现代政治中,我们既不可能劝导官员以穿补丁衣服来表演廉洁,也更要警惕官员的待遇失去规范,失去监督,成为腐败的形式。也就是说,要让官员待遇回归应有的政治属性,既不能太“寒酸”,也不能神秘化、特权化。
  
  官员待遇失去严格规范,带来的后果很值得警惕,现在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一些官员把待遇看作权力威严的体现,不是看实际需要什么待遇,而是看能否衬托权力感,不仅在意待遇是否达标,还要看规格、风头有没有被比下去。有形的待遇在超标,无形的待遇也就跟着起来,各种特殊供给物不断出现,好像总有些享受注定只能成为身份享受、权力享受。特权化、神秘化之下,就连符合国家规范的正常待遇,也慢慢被公众视为特权享受,严重败坏了作风,也污染了社会风气。
  
  特权色彩,撕裂了人心,制造了对立,这是官员待遇制度亟须规避的现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体现了中央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的决心。把官员待遇明确规范起来,使之正常化、规范化,就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原文标题:以规范的官员待遇摆脱特权色彩
  
  原文链接:http://news.ifeng.com/opinion/politics/detail_2013_12/13/32097479_0.s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摆脱“后遗症” 政府投资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 日本应摆脱历史修正主义泥潭
  • 规范进出口收费要摘“隐形红帽”
  • 依法规范摊贩市场值得推广
  • 规范程序化交易 维稳股市行情
  • 规范高校转学 保障教育公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