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乡镇重产业抓项目整体脱贫
“土坯房不见了,砖瓦房住上了;雨天泥晴天土的小村道变成了铺到大门口的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在夜里也亮堂了……”十月的晌午,太阳暖暖地照着七里河区九池泉村的农村新房,张老汉在村口的文化广场上点起一支烟,幸福而悠闲,这是今年以来,七里河区扶贫开发的真实写照。据悉,七里河区连续3年以来,整合行业扶贫资金7288万,争取省市扶贫资金2096万,区财政又挤出1000万紧紧围绕脱贫致富这一主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扶持产业快速增收
马场村距市区23公里,过去是阿干镇的贫困后山村,全村155户中,贫困户达82户,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5%。这里人均耕地面积2.2亩,但全部属山旱地,且大部分为陡地,“耕地土层薄,石山土盖头”,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当然,这个村子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森林茂盛,旅游资源丰富。
“政府把我们确定为2013年整村脱贫村之后,扶持增收产业和培训劳务技能,我们的收入快速提高,今年人均收入5600元应该没问题。政府还出钱给我们整治村容村貌,修村道、安路灯。最让人高兴的是,政府投资1000多万修通了进村公路,路通畅了,我们的农产品就好销售了,发展旅游业条件更好了!”七里河区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峰开心地说,“目前,全村的发展路子已经很明确,今后将有三条致富路:一是继续种植百合、药材,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三是继续重视技能型劳务输转。”目前,马场村已经形成百合、中药材种植及劳务输转、旅游服务业等主导产业,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6889元,成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整体脱贫花不独开
马场村的华丽转身并非个别现象,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七里河区,今年整体脱贫的村还真不少。在琅峪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才明笑呵呵地告诉记者,通过近年来的扶贫政策以及“双联”帮扶,村里发展百合、药材种植、养殖业和技能劳务输出,今年人均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我当了15年村干部,多年的脱贫致富梦已经实现了。如今,咱山区村户户通上自来水,大路小道全硬化,还安装了36盏太阳能路灯,村子脱贫了,庄子亮堂了。”一路走过七里河南部山区的多个贫困村,村村改变,户户呈新,整体面貌让人振奋。
“今年全区确定了10个重点贫困村整体脱贫任务,目前,各个村的收入已经达到了5200元,我们力争年底达到6000元。”七里河区扶贫办主任马晓军介绍,“按照市、区部署,对这10个贫困村继续扩大种植百合留床面积,确保户均2亩百合,发展养殖业,通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社,大规模种植百合,辐射带动大家致富。”
依拖项目加大扶贫力度
七里河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地区,在397.25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中,农村面积高达95%。据统计,七里河区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300元的贫困人口占全区农业人口的16.5%。今年以来,动员全区各级领导干部、部门单位、辖区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积极参与联扶行动,切实为贫困村、贫困户争取项目、引进资金,统筹推进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为联系村兴办实事241件。其中:争取道路项目资金1032万元,启动建设总长60.4公里村组道路30条;总投资895.52万元的水利建设项目16个;投入273.5万元,完成村级阵地建设维修改造9个;投资612.4万元,建设农村文化设施7个;投资62万元,建成农民合作社2个;支付各类社保资金7759.82万元,发放农村妇女小额贷款1898万元。将联扶行动与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医疗救助、小额贷款等工作结合起来,将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与智力帮扶相结合,把“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致富的信心。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qilihe/)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