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药材产业应提高产后深精加工能力
大西北网讯 早在2010年底,鑫报在刊发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系列报道时提出: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不强,市场对接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是把甘肃打造成中国的中成药基地的“软肋”。3年后的金秋,在陇南宕昌举行的一次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上,这一观点再度成为政界、业界、商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
10月12日上午,“2013·中国甘肃陇南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暨党参节”在岷江之畔的宕昌时代广场开幕。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表示,展望未来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要从着力推进地中药材规范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寻求突破。
杨祁峰表示,本次节会,目的就是通过产品展示、对接交流的方式,促进我省特别是“千年药乡”陇南中药材的产销合作,实现富民增收。自省政府2009年制定出台《甘肃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2010年印发《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意见》以来,省上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投资5000万元,重点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杨祁峰介绍,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16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48亿元。今年药材面积与上年保持持平,预计产量达到76万吨。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助推全省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甘肃转型跨越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宕昌县在引领陇南中药材基地建设、资源搜集、商贸流通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但是,我们更要清醒的看到中药材产业仍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种植技术不高,种子、种苗生产不规范;二是资源开发过度,保护与利用不够;三是产后加工层次低,转化增值能力弱;四是流通环节多,市场调控能力差;五是质量安全问题时现,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杨祁峰认为,展望未来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就中药材产业来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寻求突破:一是大力推进药源基地标准化建设;二是突出抓好中药材期货市场和标准化贮藏库建设;三是高度重视濒危资源保护和扶育区建设工作;四是着力推进地中药材规范化加工、产业化经营;五是不断打造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
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境内地形地貌异常复杂,山岳特征显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是发展中药材的天然场所。
早在公元505年,宕昌王就把当归作为贡品进献给梁武帝,据《本草纲目》第十四卷记载,“当归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以宕州者最胜”;第十七卷记载,“大黄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者最佳”;第十二卷记载,“黄芪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宕昌党参几千年均蔓生于阴湿山地,早在清光绪23年便外销300余担。
宕昌中药材中药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南北兼备的特点,在全国12807种中药品种中,宕昌县就有690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柴胡、板蓝根、黄芩、羌活、独活等10余种。近年来通过野药驯化和家种试验,成功推广了甘草、红花、秦艽、百合等名贵药材,在全县适宜区逐步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节会期间,宕昌县举行了招商项目洽谈签约、宕昌县中药材论坛和党参论坛、院地合作交流座谈、甘肃省农业大学宕昌中药材生产专家院揭牌、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宕昌站揭牌等活动。
本次节会由甘肃省农牧厅、陇南市委、陇南市政府主办,宕昌县委、县政府承办。宕昌县常务副县长王仲华介绍,2013中国甘肃陇南(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共签约项目资金6.58亿元.(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
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要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转变
附鑫报有关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相关报道——
http://szb.dxbei.com/html/2010-12/22/node_21.htm
http://szb.dxbei.com/html/2010-12/22/node_24.htm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