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22日新媒体专电 人民币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发布报告称,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交易量排名居第9位。人民币首次跻身交投最活跃的国际货币行列,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币市场的繁荣可见一斑。放眼未来,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最大推动力,或来自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不过,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显示,离岸外汇交易发展推动了人民币交易量的大幅上升,从一年前的第17位上升到第9位。人民币在全球货币序列中的攀升,引发各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憧憬。
的确,纵向比较看来,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最近这些年的势头可谓锐不可挡。自2009年开始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以来,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此外,中国与20多个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等合作。
“越是热火朝天,越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坦言,“分析具体数据后会发现,这一排名恰恰反映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体量之间存在的反差。”
按世界银行数据来算,中国的GDP已经占到全球GDP总量的11.75%,仅次于美国的22.4%。美元在货币交易量中的占比高达43.5%,而人民币仅占1.1%。另外,一些经济规模小得多的经济体,如瑞士——其GDP仅占全球的0.9%,但瑞士法郎的交易量高于人民币的份额,占到2.6%。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在排名前十的货币中,人民币是唯一一个交易份额占比落后于经济总量占比的货币,”招商银行经济学家刘东亮表示,“即使人民币交易量大增,距离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了一步,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仍然偏低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在于资本项目的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告诉记者,现阶段人民币要在许多经济大国里普及还非常困难,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目前很难说服这些地区的客户大范围地使用人民币。专家建议,通过资本的往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人民币才能成为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极。
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个短板在于国内的金融市场尚未成熟,缺乏金融工具与金融创新,削弱了人民币金融资产对于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谈及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即将在9月底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一大看点。市场期待,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跳板,区内各项先行先试将为全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积累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