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街头即将失传的职业系列报道之十
繁华西关十字北侧有一条名叫付家巷的小巷,小巷深处有一家理发店,名字就叫付家巷理发店。外表没有时尚的装潢,理发馆几个字也不是十分清晰。走进理发馆看到的设施是70年代的铁皮椅子,墙上镶着一块大玻璃,一个长木板上面放着推子、梳子、化妆品等简单理发工具。与外表、内部设施简单相反,这个理发馆每天顾客盈门。一位正在理发的顾客讲:“人们来这里理发图得就是能刮脸。”
16岁来兰学习理发
理发馆老板叫周玉福,今年46岁。长得白白净净,一说话脸上就露出笑容。他是江苏扬州人,家里姊妹3人他是老小。一家人本来生活生活安定,但1982年一场意外事故夺去了周玉福父亲的生命。生活重担一下压在母亲柔弱的肩上,1985年周玉福初中毕业,他不想再让母亲负担自己生活,于是,只身一人来到兰州打工。
16岁的周玉福身体单薄,在兰州开理发馆的姨夫不忍心让他去干体力活,于是建议他学理发。姨夫说,理发风吹不上雨淋不到,只要学到手艺一辈子吃饭不用发愁。之后,姨夫介绍他去金昌市学习理发。师傅也是一个南方人,他在金昌开了一间200平米的理发馆。楼上专门做女头,楼下做男头。理发馆名叫佳美发廊,当时是金昌市最大理发馆。周玉福在金昌整整学了三年理发,他不仅掌握了女头的各种做法,也学会了刮脸、剃头等做男发的技艺。
1989年周玉福姨夫从兰州人民理发馆退休,在付家巷小区开了一家理发店。于是,学成手艺的周玉福从金昌回到兰州,帮助姨夫一起做生意。2000年由于姨夫年事已高“退居二线”,周玉福理所当然“升任”老板。以后,随着业务不断扩大,他又把母亲和妻子从老家叫来。前几年,妻子才去机关理发店工作。
平民理发店吸引顾客
周玉福“接班”后,针对理发馆身处社区情况,随把自己经营方向定在普通老百姓上。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较低价格、优质服务对待顾客。如今,在他这里理发连刮脸、洗头、理发三项下来,也只收10元钱价格。如果只是理发仅有7元钱,采访当天一位正在理发的老大娘讲,她就在付家巷居住,在这里已经理了10几年发了,说实话这个价格在其他地方根本理不上。
60岁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小周这里理了4、5年发了,他家住在黄河北,以前经常是为理发发愁,原因是现在的理发馆价格贵不说,理发时还不给人刮脸。一次来付家巷朋友家,无意发现了这个理发店。以后,他每次理发都来这里,理得好价格还便宜!“躺在宽大铁椅子上,热毛巾往脸上一捂。然后,听着剃头刀轻轻在脸上游走,身心愉悦真是一种享受啊!”杨先生说。对中老年人来说,如今理发成了一件难心事。街上理发店全成了美发店,理发不用剃头刀刮脸,洗头也随便拨弄两下,而且价格还挺贵。在这里理发让他感受到以前理发的滋味。他每次坐车到这里理发,图得就是一种怀旧感觉和享受。如今,在兰州市恐怕很难再找到这样的理发馆了。去年他姑娘进入一家知名美发店,但却不会刮脸,所以他理发依然还是来这里。
周玉福讲,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理发了,尤其剃头、刮脸更是无人愿意学习。原因是学理发时间不自由,而且和各种人打交道也不卫生。如今,就是曾因三把刀(厨师、剃头匠、修脚匠)扬名的扬州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理发了。现在扬州城理发的人几乎全是外地人,他的亲属里面没有一人学习理发。就是他的姑娘也不愿意学习理发,如今在外面打工。“我的剃头、刮脸技艺看来要失传了!”周玉福自嘲地说道。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