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人凤之子空降惠普中国:被誉台湾电信教父

时间:2013-08-30 09:04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刘佳惠普(22.52, -0.09, -0.40%)设立了一个全新的职位,只为迎来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将。


  “惠普中国区董事长”——这是为了请69岁的毛渝南“出山”,惠普中国设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职位。不仅如此,毛渝南未来的工作也将绕过惠普亚太区,直接向一年之内三次访华的惠普公司总裁兼CEO惠特曼汇报。


  有着40多年电信和信息产业从业经历的毛渝南,曾在台湾被誉为“电信教父”。他曾以62岁高龄被延请出山,在3Com(4.29, 0.00, 0.00%)公司在纳斯达克(3620.3, 26.95, 0.75%)濒临退市危机时使其起死回生、市值飙升4倍。现在,他再次被业绩不断下滑的惠普邀请出山。


  过去的几年内,惠普提出转型战略,但转型未见成效,却将全球PC销量第一的宝座拱手让与联想。


  毛渝南的空降被视作惠普中国进一步加大在通信、物联网、软件与服务等企业级业务领域的力度的标志。但在戴尔(13.75, -0.03, -0.22%)私有化自顾不暇、中国“去IOE化”背景下,外界评价,毛渝南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形象工程”,他真的能给惠普中国带来好运吗?


  世家出身的电信教父一位曾与毛渝南接触的资深媒体人评价,“身材高大的毛渝南,身上有着世家公子的睿智、幽默、内敛,也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儒雅和低调。”


  毛渝南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是前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之子。不过,他从未参与军政事务,却在商界展现出其过人的天赋。


  1972年,毛渝南加入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从一个初进IT行业、负责拎包的亚太地区副总裁助理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提包包,是一个成长过程,看起来(位阶)很小,实际上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毛渝南此前曾对媒体回忆说,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短短两年间,他跟着副总裁跑遍亚洲市场,写过无数投资报告,拥有更宽广的视野。


  两年过后,刚满30岁的毛渝南,和团队一起来到台湾,代表ITT和台湾电信总局谈判,用500万美元成立了台湾科技界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台湾国际标准电子(Taisel)。从买地、建厂到跟比利时关系企业交涉谈判技术转移,毛渝南都是亲手操办。


  八十年代,毛渝南率先进入大陆电信市场,一路“吃掉”摩托罗拉、北电网络(0, 0.00, 0.00%)、爱立信(11.94, -0.11, -0.91%)的市场份额。有媒体称,7年间,光靠销售交换机到大陆的营收就超过10亿美元;此外,他还促成上海贝尔公司建立,此后的1995年至1997年期间,毛渝南担任阿尔卡特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一职。1997年,毛渝南正式出任北电网络大中国区总裁,并靠带领北电中国累计获得20亿美元的订单扬名业内。


  由于从小浸淫在儒家教育中,毛渝南在管理上特别强调“以身作则”。在北电时,即使SARS最为肆虐的几个月,他仍坚持到公司上班,而且是最早到办公室,最迟离开。


  他经常向下属传达一种管理理念:“我们不应该把组织架构看作是一个汇报体系,它真正是一个支撑体系,我是你的老板,不是因为我官比你大,你要向我汇报,而是因为我应该支持你,当我不能够支持你时,我就不能做你的老板。”


  2002年,看中了毛渝南在电信圈人脉与技术实力的郭台铭,多次力邀毛渝南接掌鸿海在无线通讯领域的总兵符。当时的毛渝南由于忙于协助北电开拓业务,并未正式任职,但最后却促成了国碁与鸿海的合并。


  2006年,本打算退休的毛渝南从北电卸任,却又因一宗失败的并购案而扮演了“救火”的角色,接受了3Com邀请担任董事会成员。


  当时3Com被一家私募基金贝恩(Bain Capital)用22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双方谈妥在2008年4月28日股权转让,但由于3Com在中国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华三(H3C),美国国会基于国家安全理由,否决了该并购案。


  很快,毛渝南就被董事会推派为新任的CEO,接起这个“烫手山芋”。他一方面是去华尔街说故事,挽回投资人信心;另一方面则是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把全球研发人员裁掉大半,剩下的集中到中国,将中国变成研发与供应链总部。


  直到2010年,在毛渝南促成下,惠普公司完成了对3Com公司的并购。进入惠普后,毛渝南为惠普的整体业务提供战略咨询。除此之外,毛渝南目前还担任Energy Recovery Inc。公司、裕隆日产汽车公司以及台湾中华汽车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临危受命能否再创奇迹?


  本在北电之后,就可功成身退的毛渝南,仍以69岁高龄亲赴一线,就任惠普中国董事长,这或将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役。


  此前曾有媒体消息称,惠普内部员工对于毛渝南的到来多持看好态度,他们寄望毛渝南把过去40年尤其3Com期间的一些战术引入惠普,即通过将中国区建设成研发与供应链中心,帮助惠特曼梳理惠普公司在成本方面的问题。


  去年6月,惠特曼找来联想集团港台韩地区原总裁仪晓辉担任惠普PPS中国区总裁,希望通过改善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缓解惠普在全球个人系统销售上的压力。


  而现在专为毛渝南设立的中国区董事长一职,说明了惠普全球要加大对中国的投入与管理;此外,这也将一统此前惠普中国各业务部门独立割据的局面。还有分析认为,毛渝南30多年的电信业经历或直接推动惠普中国企业级业务,尤其与电信关联的基础设施,如智慧城市、物联网等。


  惠普总裁兼CEO惠特曼也称,期待毛渝南在共同的战略愿景下进一步凝聚并激发中国惠普的团队能量。


  然而,毛渝南面对的惠普似乎已经病入膏肓。


  眼下,惠普的日子并不算好过。惠普近日发布了201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惠普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97亿美元下滑8%;净利润为13.90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88.57亿美元,同比扭亏。


  按照业务部门划分,第三季度惠普个人系统集团营收达到77.04亿美元,同比下滑11%;企业集团营收67.86亿美元,同比下滑9%;企业服务部门营收58.43亿美元,同比下滑9%;软件部门营收9.82亿美元,同比仅增1%;金融服务部门第三财季营收8.79亿美元,同比下滑了6%。今年8月,惠特曼曾对外表示,企业支出环境疲软,欧洲和中国地区面临的销售压力均在增长。惠普的企业和个人电脑部门面临困境。她预计,惠普2014年度营收不太可能出现增长。


  惠普的困境来自其并不清晰的战略。


  面对前景不佳的PC市场,惠普一度决定剥离PC业务,转型成为一家云计算、解决方案及软件的供应商。然而,剥离PC业务的方案却因开支过高而胎死腹中。自那以后,惠普的战略便摇摆不定。


  虽然仍在为惠普贡献最主要的营收,但其PC业务却在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被坚持以PC为业务重点的联想超越。联想今年二季度市场占有率达到16.7%,比排名第二的惠普高出近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向软件转型的过程中,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的失误让惠普损失高达88亿美元,也放缓了惠普通过收购扩张的步伐。惠特曼日前发表的评论中称惠普不会花太多资金在收购上,避免重复“交易达成,效果却不太好”的历史。


  惠普在中国市场的挑战同样不小。


  此前,中国惠普依照全球的架构模式,在中国分为四个相互平行的部门:企业集团、企业服务集团、惠普软件集团、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四个部门各自向总部汇报,并无一个统一的战略制定者。


  毛渝南上任后,也许将负责决断惠普中国市场的战略方向。而毛渝南的汇报对象绕开了亚太直接面向惠特曼,也透露出积极的信号:惠普中国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更灵活的政策和更大的自主权。


  然而,惠普目前的复杂环境是否允许毛渝南像在3Com所做过的那样,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不断剧变的今日IT世界中,一直主要在电信业打拼的毛渝南又能否为惠普指出一条清晰的道路?这一切还是未知数。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