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曾成杰案分析——中国民间金融与企业家生存环境研讨会”上,万科董事长王石呼吁企业家注意自我更新,反省当前环境,该发言时不要沉默,并与民间智库、法律界合作建立企业家基金。
王石这番话勾连起我们对他《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一文的再次关注。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企业家对自我精神的思考,最近被不少媒体援引。事实上,在媒体中,以及各种公共场合,企业家面对自我身份、生存与精神的发问,相对稀缺,王石的声音因而显得特别醒目。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中国商业精英竞相涌现,王石、柳传志、马云等辈呈现出强烈的传奇色彩,引来社会的尊崇。遗憾的是,中国企业史的各种回忆与书写中,这些人物被反复提及,已被视作一种时代符号,但他们自身的主张与想法很少见。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旁人为他们代言,知识界、媒体的代言多个企业家自身的思考,“企业家精神”成为一种假借、追封的产物,里面缺少他们自己的东西。
当下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中国市场化经济生命力日渐强盛,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日渐清晰,这源于改革的成果。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体现为自上而下放权,政府自身的职能不断转型,市场、社会的活力不断得到释放,企业家的地位与日俱升。当然,很多问题还需要面对。一个日渐壮大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却又日渐复杂化,更多的利益纠缠开始出现;厘清政府、市场的关系在观念上日渐明确,现实之中却又滋生了更多微妙、模糊甚至紧张的地带。游走于模糊地带,企业家如何自处,如何与政府、与这个社会相处,又想要做出何种改变?
我们采借“企业家”的措辞,而非“商人”,因为“企业家”并不只是在商言商,不只是管理好一个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长,追求财富的最大化。企业家要迎面的经济问题、市场问题、商业发展问题等等,深嵌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中——他们更多面对的是一种社会性问题。企业家与政府打交道,与社会打交道,并不只是与项目、资本、利润为伍。这就是说,一个繁荣、健康而有序的市场环境,以及它所依托的现代商业文明基础,某种程度上,正是企业家参与开拓的结果,企业家的自我表达就是其中应有的努力。
我们总说理顺政企关系,可是如果听不到企业家的声音,看不到他们的努力,这层关系往哪里理顺,具体的问题如何应对?理顺政企关系,远远不只是政府的责任,理顺的关系来自关系各方的互动、试探与努力,有很多细微而复杂的问题,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明晰,企业家更知道各种问题的轻重、复杂性、紧迫性。一定程度上,理顺政企关系,也要看企业家如何面对这层关系,以及期待自己被摆在怎样的关系上。
企业家能量大,从来被视为社会精英群体。但是,有的能量用在利用现实环境上,没有用于改变现实环境;有地位、有身份、荣誉叠加,都是精英的体现,但带着社会追求、问题意识的精英感难说体现在多少企业家身上。“反省当前环境,该发言时不要沉默”,王石的说法,倒是透露了那种值得期待的精英意识。
企业家要发言,要面对现实问题,有改变环境的努力,要拒绝当鸵鸟。哪怕只是提出问题,表达想法,表现出不再沉默的存在感,都是可贵的。
原文标题:肖畅:理顺政企关系需要企业家发出声音
http://news.ifeng.com/opinion/economics/detail_2013_08/14/28596597_0.shtml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