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架快车”拉着后山群众奔小康
大西北网讯 “今年10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工作尤为重要,到2014年底,七里河区21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以上(除五保户、低保户),实现全部脱贫。”这是记者近日从七里河区召开的扶贫攻坚和异地搬迁推进会上获悉的。
新思路引领明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据介绍,七里河将打破“就农业抓农业,就扶贫抓扶贫”的传统思维方式,确立产业化扶贫新思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依托优势资源,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以产业扶贫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产业扶贫富裕农民的目的。还要修改完善贫困村脱贫方案,从每村每户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原则,完善2乡2镇、21个行政村、2599户贫困户的脱贫方案,每个贫困村要确定两个以上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耕地较为宽裕的村,户均新增1亩适宜种植经济作物;适宜肉羊养殖的村,户均3只肉羊养殖;劳动力富裕的家庭,户均1至2人劳务转移。2014年底,全区21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以上(除五保户、低保户),实现全部脱贫。
调整产业结构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七里河区确定的21个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后山地区,而后山群众的收入70%来自百合种植。“抓好百合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七里河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要做大做强百合产业,抓好魏岭乡、黄峪乡等500亩百合鳞片繁育基地建设和湖滩村、袁家湾村1000亩百合示范基地新技术推广,不断扩大百合种植面积和提升百合品质。在阿干镇平岭村、马泉村、琅峪村,魏岭乡龙池村、晏家洼村,西果园镇上岭村、草源村,黄峪乡鲁家村、张家岭村、陶家沟村实现户均每年收获1亩百合。还要抓牢抓实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其他产业:扩大高原夏菜种植,发展壮大养殖业,不断扩大设施农业,逐步发展中草药,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同时,以治理“脏、乱、差”为工作切入点,加大对21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及面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加快搬迁步伐拓宽增收致富路子
“加快搬迁步伐,彻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七里河区委有关负责人说。据悉,十二五期间,七里河区实施分步走战略,先将群众搬到条件相对好的区域集中居住,对集中居住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集中力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而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通过实施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后山地区的3700户1.5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会议认为,搬迁模式可有以下几种:将居住非常分散,基础设施条件糟糕,并且处于地质灾害点上的农户,集中搬迁到各项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自然村,集中力量完善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后山的偏僻自然村则搬迁到行政村或者是各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将距离乡镇中心较远、地理条件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的村,通过向乡镇中心搬迁的方式改善这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农户自身经济基础较好,长期在城区打工或经商,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有经济能力购买经适房、廉租房的农民,通过户籍转型,搬迁到城市。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