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据@新华社消息“从今年起,这些葡萄就都是自己的了。”在浓密成荫的葡萄架上,64岁的陈虎业忙完手中的活计,坐在田埂上点燃手中的旱烟,深吸了一口。“按今年的市场行情,我的葡萄能卖到7万多块钱。”
看着眼前盛夏的果实,老陈面带微笑,脸上的皱纹也随之舒展开来。
陈虎业是甘肃省玉门市花海镇西泉村农民。在2010年种植葡萄之前,一家祖孙三代六口人靠外出打工和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生,每年仅有的数千元收入只能勉强度日。
“我是响应了政府的号召,改种了经济作物葡萄。”回首当年,老陈依然感慨,“当时贷的两万块钱对我来说真是个天文数字。”
2010年,在玉门市和花海镇农技人员的帮助下,陈虎业用两万元的小额贷款建起了两亩葡萄架和一座温室大棚,开始种起大田露天葡萄和温室葡萄。
2012年,陈虎业所种植的葡萄进入盛果期并获得丰收。通过葡萄销售,陈虎业一家不仅还清了两万元贷款,还盈余了三万多元,实现了自己心中“改善生活,脱贫致富”的梦想。
“种葡萄等于是给了我家一个‘铁饭碗’。”陈虎业说,“今年我又贷了3万元,又种了3亩葡萄,家里收入也会年年增加了。”
花海镇党委副书记高建刚介绍,近年来,通过发放农民小额担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花海镇有3400多户、14000多名农民,依靠种植葡萄、枸杞、瓜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将花海镇从全市的落后乡镇推向了前列。“今年花海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万元。”高建刚信心十足地说。
玉门市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郑廷安介绍说,今年上半年,玉门市共发放各种小额担保贷款7.084亿元,通过一系列惠农小额贷款的扶持,目前在玉门各地已形成“葡萄镇”“韭菜镇”“人参果乡”等特色鲜明的乡镇。
近年来,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市依托国家和甘肃省提供的各项小额贷款,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高效田种植面积。截至目前,玉门市新建日光温室、钢架拱棚6600亩,发展以葡萄、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3.7万亩,形成了1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高效田面积占到全市农作物耕种面积的67%,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