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向西开放务实合作研讨会在兰举行——
大西北网7月20日讯 昨日上午,由省政府外事办召开的首届向西开放务实合作研讨会在兰州举行。副省长张广智出席研讨会,8位来自我省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都以自己在甘肃向西开放进程中走得早、走得稳的探路者身份,以亲身实践、切身体会为例,为甘肃“走西口”建言献策。
从古至今,我省就是稳定西北边疆的战略支撑点,向西开放的战略大通道。目前,新疆有100万甘肃人,西藏有30万临夏人。甘肃人“走西口”能不能走出国门,走出务实合作,走出互利共赢,这是目前我省外事工作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向西向西再向西……我省实施向西开放发展战略,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行动,也是一次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机遇。而向西开放务实合作,甘肃得天独厚,坐中连六,直通西域,机遇难得,抢滩登陆积小胜为大胜,长途跋涉积跬步达千里,甘肃现在要做的就是穿上新鞋重走丝绸之路。
省政府外事办副主任樊向勤:优秀文化产品“叩开”合作之门
“开展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务实合作,符合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也是我省适时向西开放战略的必由之路。”樊向勤建议,充分利用好我省独特的战略区域位置优势、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率先向西推出我省优秀文化产品,为顺利打开我省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之门创造必要条件。
同时,在文化教育项目搭桥铺路的引导下,应紧扣务实合作喜爱那个木的前期论证,加快相互实质性接触步伐。侨务工作要在扩大华文教育项目上做文章,积极争取国侨办的支持,开展文化演出交流,以推动政府间的交流合作。
省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教授喜文华:开展贸易合作互补 提升国际知名度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相宜,开展经济贸易能源合作互补性强。”喜文华认为,中国特别是我省加快向西开放,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基础上,扩大与亚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和各领域的交流,也有利于完善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就我省向西开放的必要性而言,我省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也是新欧亚大陆桥和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开发的战略通道上重要节点。
“向西开放,可以为省内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多领域合作及投资,从而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推进与国家经济的深度融合。”喜文华表示,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为省内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契机,提升国际知名度。甘肃省与中亚国家地理位置接近,资源尤其是能源互补性较强,具有经济合作的天然优势与现实基础,其前景非常可观。
同时与中亚能源消费市场临近,因而惟有抓住中亚经济增长的机遇,实现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开拓中亚市场,才有利于提高其能源利用的效益。而能否抓住机遇,与积极参与中亚各国能源合作,对现实甘肃与中亚地区能源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甘肃在中亚区域经济增长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兰州商学院副院长丁汝俊:白俄罗斯是向西开放重要据点
“甘肃向西开放发展战略,不仅是落实国家重要对外开放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行动,也是我们面临的有一次重要的机遇---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机遇。”丁汝俊说,无论从地缘、环境、市场发展、还是经济政策与法律政策而言,白俄罗斯都具备我省推进向西开放的相对优势。
“如果我们在白俄罗斯立住了脚,可以此作为基地和纽带,可以从白俄罗斯进入乌克兰、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和中东欧、西欧市场以及中西亚国家市场。”丁汝俊认为,在农业、畜牧业、种植业、商业与物流业、服务业以及工业、文化艺术、科教等方面,我省可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向和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具体的项目衔接中,可组织甘肃省经贸代表团赴白俄罗斯考察。建立“中国甘肃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业项目的合作,如种植、生产加工土豆,培育优良种子,发展食品仓储业,进行乳制品生产和加工,以及花卉、亚麻的种植和销售。此外,文化产品、物流业、服务外包业务等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教育文化能为向西开放打好感情基础
“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应在提升甘肃区域软实力、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畅通合作渠道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刘仲奎认为,教育文化能为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打好感情基础,搭建文化桥梁、结成人文纽带。
刘仲奎认为,西北师范大学利用孔子学院平台,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传播了中国文化,宣传了甘肃,加深了国外对甘肃多姿多彩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这种文化凝聚力是维系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也布下了友谊的种子,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刘仲奎介绍,作为省属高校,西北师范大学优先将奖学金名额投向罗马尼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招收留学生来该校学习,该校将以诚信、平等、共享为教育国际合作的理念,通过教育国际合作所形成的的影响力,在甘肃经贸合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教育合作和经贸合作应渠道共建、资源共享,围绕向西开放战略,做好工作、共同发展。
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兴冲:利用同根同源优势 加强交流合作
“甘肃省居住在临夏州的撒拉族与土库曼民族历史上是同一民族,有同根同源的地缘优势。”陈兴冲介绍,撒拉族始祖居住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撒马尔罕,因政治迫害东迁,一路经天山北进入嘉峪关,辗转来到夏河县甘家滩,与当地民族杂居融合,形成现在的撒拉族,而在土库曼斯坦形成了土库曼族。
陈兴冲表示,撒拉族和土库曼族在历史渊源上属于同一个民族,这种密切联系也得到了土库曼人的认可,中国撒拉族被称为“中国土库曼人”,土库曼高层领导人曾多次表示,愿意来中国“寻亲”,与甘肃建立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双边经济。
“兰州交通大学将用好用活在土库曼斯坦的高层人脉资源,为我省与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交流合作做好服务。”陈兴冲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强与省政府外事办、省商务厅等部门交流合作,发挥其在土库曼斯坦的人缘优势,做到资源共享,探讨在科技、教育、商贸、管理等领域的合作,促使甘肃向西开放战略步入快车道。
酒钢集团总经理魏志斌:政府助力企业“走出去”
在过去的十年中,酒钢和以哈萨克斯坦为主的中亚地区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因为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酒钢作为一个资源消耗性企业,和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矿业公司形成了天然的供求关系。
“尽管酒钢多年来与哈萨克斯坦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量,但合作伙伴、贸易方式和或物品中都比较单一。”魏志斌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中亚地区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发展水平缺乏基本的了解。
“与目标市场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信任是进一步扩大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的前提。”魏志斌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一些条件,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多组织企业参加中亚地区的贸易促进会,协助企业广泛建立客户联系,多为企业产品在境外做宣传。
甘肃华羚实业集团董事长敏文祥:希望政府能为企业走出去“撑腰壮胆”
“我省企业向西走出去,寻找开拓国外市场的突破口,必将为我省民营企业开辟对外发展的新天地,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敏文祥坦言,向西开放关系到民营企业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关系到我省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前途。
同时,走出国外发展可以加大国内设备、技术、管理、发展模式的输出,还可以增加劳务收入。
敏文祥坦言,向西开放、务实合作事关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局,关系民营企业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关系到我省一批大企业的发展前途。
但是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和积极性难以担此重任。敏文祥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为企业撑腰壮胆,提供全方位服务,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做出更大的贡献”。
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郭智强:新区将扩大中亚、西亚、欧洲国家的出口规模
“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郭智强说,兰州新区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最新力作。今后,兰州新区将开展大招商、招大商,依托对外交往吸引投资、扩大合作、提升知名度,积极承接国外和东部产业转移。
据郭智强介绍,兰州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国家战略定位明确、自身发展需求显著,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兰州新区将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构建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全省及周边省份的产业集聚,扩大面向中亚、西亚、欧洲国家的产品出口规模。
同时,积极寻求外交部的指导和帮助,在加强兰州新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基础上,扩大与整个欧洲国家的全面合作。建立合作机制,打造新区‘外交智库’使兰州新区对外开放获得高层次、高水平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更多详情请点击大西北网 http://www.dxbei.com )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