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此前不少市场人士所判断的那样,到了7月中,曾极度“缺血”的银行资金面得到了较大缓解,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利率显著回落,体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层面的变化就是“量价齐跌”,不仅7月前半月发行量不断减少,收益率也较6月末持续下滑,平均降幅超过0.6%。而此前出现的期限和收益倒挂的现象也得到了“纠正”。
收益率“短期”下滑“长期”上涨
据普益财富统计,7月的前两周,银行理财产品无论是发行量还是收益率都开始“缩水”。7月首周,有58家银行发行了497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较上期报告减少11家,产品发行量减少77款;7月第二周,有67家银行发行了460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增加9家,但发行量仍减少37款。
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是持续下滑。以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看,首周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2%,较上期下滑39个基点,进入第二周,这类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成了4.49%,又下滑23个基点,上半月加起来的降幅超过0.6个百分点。其他如外币、结构类理财品,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尤以结构性理财产品在7月初的下滑幅度最大,该类产品7月首周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18%,较上期报告下滑217个基点,到了第二周才略有止跌反弹,目前维持在6.64%的预期水平。
记者观察银率网在售理财产品发现,除了上述情况外,6月末“钱荒”时出现的“期限与收益率倒挂”(即期限短的收益率反而高)现象得到改善,大部分期限在一个月左右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回落到5%以下,以4.2%-4.9%的居多,比最高时的7%降了不少,反而是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更多一些,比如广发银行的一款人民币理财计划期限在364天,预期收益率达到了7%,大华银行的一款一年期人民币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了11%。
此前令投资者担心的预期最高收益率能否实现的问题,记者发现情况还算良好。7月上半月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385款理财产品,全部实现了预期最高收益率。不过在“钱荒”时发行的理财产品由于还未到期,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
尽量购买期限更长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还有购买的必要吗?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表示,进入7月份之后,市场流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近日李克强总理对货币政策方向的表态以及央行的市场意图,都预示着三季度市场资金面的情况仍不容乐观,资金面要回到一季度的宽松状态可能性不大。
他建议,随着银行考核时点过去,对资金的渴求程度也在下降,因此产品收益率会下滑,但7月份产品收益率较4、5月份还是会保持优势。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如果自身对资金的短期流动性要求不高,应尽量购买期限较长的产品,在较长时间段内锁定较高收益。(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