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五米多长的画卷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几年来,随着十字绣的兴起,很从喜欢刺绣的人们便用针线将这幅国宝再现于绣布之上。来兰22年的重庆籍人士胡女士就在经营农家乐的闲隙正在绣制一幅长达21米,宽约1米的恢宏之作。
桃园春农家乐坐落在桃树坪,南临葱郁苍翠的山林,北接繁华的市区,有山的宁静也不失城的繁华。在该农家乐的一角,一位静坐在楼梯口飞针走线的中年女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上前才发现,这位女士正在绣制十字绣,与众不同的是,她的绣品被置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之上,最下边的轴上卷着厚厚的一卷已经绣成的作品,中间的三根不锈钢管间绷着长约1米,宽约50多厘米的绣布,随着这位女士的指间针线的翻飞,一丛层次清晰,蓊蓊郁郁的树林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客人多的时候,一般我都顾不上绣,只有象这样天阴下雨的时候,没有多少客人,他们能忙得过来,我就坐下来绣绣。”这位女士用重庆普通话对记者说道。在与她的交流中记者得知,她姓胡,是桃园春农家乐的经营者之一,由于喜爱刺绣,便将这幅长达21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搬进了农家乐,为了支持她,丈夫还特意为她制作了方便刺绣的架子。
随着胡女士手中的针线不时上下翻飞,绣布的《清明上河图》也在她的指间越来越清晰、完整。一本画样被胡女士用一个超大的夹子架在不锈钢的架子上,她时尔抬头看书,时尔埋头飞针走线。据了解,这幅“鸿篇巨制“已经花费了胡女士两年多的心血。静坐在农家乐一角的胡女士和她的十字绣已经成了该农家乐的一景,但凡看到的客人,都会与她聊上几句,也有客人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留恋。
胡女士用螺丝刀打开了不锈钢架子上的几枚螺丝,将已经完成的画面展现给记者看,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屋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在一片柳林中,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虽是感到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直奔汴河畔......
就在记者为胡女士精细的绣工称赞时,几位来看北京、福建的客人也赶过来看热闹,大家无不为胡女士的绣工而赞叹。“21米,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五、六十匹牛、马、骡、驴等牲畜,二十多辆车、轿,二十多艘大小船只,能绣成这样一幅《清明上河图》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应该需要非常大的毅力。”来看北京的申先生如是说。当说到市场价时,大家竟异口同声地说了四个字:难以估量。
胡女士告诉记者,选择绣21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是对自己的挑战。这幅绣品共有378页画样,目前,她已经完成了273页,也就是说她已经完成了整个作品的70%左右。如果绣成后有人购买,她会出售,但具体会是什么价位,她自己也无法估量。“如果有人需要的话,我可能会出售,因为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只要眼睛不花就能再绣一幅出来。”胡女士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