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由于经济放缓,部分地区的财政收入目标未达到年度预期,甚至接近于零增长。仅从前5个月地方财政收支来看,如果不算上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不少地方出现了较大的收不抵支的情况,其中内蒙古、陕西、河南、辽宁等地均表现明显。(6月26日《齐鲁晚报》)
今年财政收入告急乃是在意料之中。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而全年中央财政收入则为实现7%的预算增长目标,与往年相比呈大幅下滑趋势,且比经济增长幅度低。经济增速放缓必然会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下滑,中央对财政收入告急已有预见。
各地上半年财政收入不达标的情况,也正在对部分地方政府形成巨大压力,这也导致地方急于加强收入征管,以确保上半年收支预算“双过半”。而“加强收入征管”做法并不奇怪,在以往财政吃紧的年份,经常出现加强税收的现象,以确保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目标。
整体经济增长趋缓,企业效益亦受到很大影响,部分行业又面临结构性调整,甚至呈现大幅萎缩下滑的窘困。值此困难之际,正是需要政府支持的时候。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政府要想办法勒紧裤腰带,压缩不必要的财政开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帮助企业共渡难关,而非趁火打劫加强征税,把企业逼到悬崖边缘上去。
要想让地方政府主动勒紧裤腰带,主要是思想要转变。前几年各地依靠“土地财政”、经营城市的模式,实现GDP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也高速增长,日子可谓异常惬意。可是,一旦经济增长趋缓,楼市调控加强,土地市场步入冷清之后,地方政府陷入增长乏力的泥沼。虽然“加强收入征管”会在短期内达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企业却因此而雪上加霜,给未来发展埋下更大的隐患。显然,这种做法要要慎重。
事实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即“约法三章”,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其观点很明确,就是要想尽办法压缩政府行政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各地政府亦要改变大手大脚的陋习,过上勤俭节约的苦日子,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放弃依靠“土地财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幻想,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采取放水养鱼的措施,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