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牧草种植带动沙区农民增收
鑫报讯 昨日上午,甘肃省防沙治沙办公室、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在东方红广场启动“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土地与生命关系的清醒认识,推动防治荒漠化的自觉行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和鼓励公众参与。
“从我省最西边的嘉峪关、酒泉(敦煌)到张掖、武威(民勤)、金昌的河西地区,从东部区的庆阳(环县)沿西北部至白银,从南部甘南草原的九曲黄河,我省大部分地区正在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和侵蚀。”甘肃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刘杰华介绍,甘肃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19.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12%,沙化土地面积1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8%。全省还有2.18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分布在武威民勤、金昌、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甘南、庆阳等10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
“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在防沙治沙中,要充分发挥沙区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对不适合人工治理的区域,采取严格的封禁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同时积极探索沙区生态补偿机制,确立沙区承载能力评估和开发项目准入制度。”刘杰华表示,“十二五”甘肃防沙治沙要把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沙区的优势资源,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沙区特色产业。
我省各地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在确保生态改善的同时,通过发展沙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在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荒漠治理示范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沙产业开发、畜牧养殖、牧草种植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并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区农民依托沙产业后,有了稳定的收入,老百姓也积极参与荒漠植被的管护。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xbnews.c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