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9日新媒体专电 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价不同。景区门票价格逢节必涨,游客直呼游不起。但一片“涨声”里,也有降价甚至免费的例子。只不过,一些景区使出了免费的“奇葩”招数。免费背古文,尚有几分高雅乐趣,但随后的诸如“下跪”、“处女”免票等办法,越来越离谱。天下哪有真正的免费午餐,若想占到这个便宜,你要敢把“大姐”叫成“妈”……莫笑游客太夸张,只怪票价真伤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外出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如果说,旅游景区根据接待能力和实际投入,适当地调整门票价格,也算符合市场经济供求调节价格的原理。但是,细细琢磨景区给出的涨价理由,什么涨价限制游客人数,什么景区建设维护投入抬高,有多少能站得住脚?同样是世界自然遗产,一个湖南张家界,贵过三个美国黄石公园,这让游客怎么想得通?门票价格只涨不跌,也不符合景区的公益定位。
尤为可气的是,很多降价只是噱头。为应对“涨声一片”,几乎每到重大节日,价格主管部门都会强调不得涨价,但这种“软指挥”景区并不买账,总能找到破解办法,要么把优惠期推迟,要么先涨后降,显得没有丝毫诚意。
要遏制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趋势,真正实现低票价制,一方面要寄望于合理透明的景区定价机制尽快出台,让最新公布的旅游法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听证的作用,让价格体现民意。另一方面,还需要景区尽快摆脱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经营模式。
随着游客和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人们更加注重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特色,若景区只盯着门票小利,没有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短期或许可以赚得利润,长远必将失去市场。
景区要少几分急功近利的浮躁,多一些细水长流的淡定,或许才是良性运营的出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