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报讯 4月22日,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召开。据统计,全省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介绍,甘肃省属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省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干旱、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给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甘肃省气象局局长张书余提出,我省将健全多灾种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规范化。构建城乡全覆盖的气象灾害防御基层组织体系,提高农村偏远地区人员、灾害敏感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推进城市、人口密集区、经济集中区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适应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城市高影响天气预警服务。
我省还将积极实施省部合作重点项目《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建设,推进《西北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进程,依托国家生态、扶贫规划项目,合理布局人影作业点,提升重点区域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生产、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由应急型增雨抗旱作业为主向资源性蓄水和防旱作业转变,由旱季作业向有利于水资源调蓄的多雨季节作业拓展,由旱区作业向河流、库区等水源源头作业拓展。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