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关于“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倾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系列访谈之三
记者:在影片《南泥湾》甘肃展映式后的座谈会上,您还提到甘肃应当扛起“中国西部文化”这面大旗,请您谈谈具体的想法和思路。
连辑:我说过我们要打造中国西部电影(视)工程,这虽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它仍然是微观层面的。打造中国西部电影(视)只是切入点,目的是建设“中国西部文化”。“中国西部文化”,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概念。我想重复地讲,过去一说“中国西部”,就是偏远、荒凉、贫穷、落后,现在应该不一样了。现在一说“中国西部”,则是在说希望、崛起和无限商机。另外,过去讲“中国西部”的概念,过分地渲染了她贫穷、落后的一面,忽视了她更多正面的内容。比如“中国西部”先是中国的战略前沿,后是中国的战略腹地;中国西部发展的繁荣期比衰落期更长;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从中国西部开始;中国西部经历过更早期、更广泛、更深刻的民族融合和多种文明的交流。同时,中国西部也比其他地区经历过更多的苦难,包括战争、饥饿和贫困等等。所有这些,让西部变得厚重,变得内敛,变得低调,变得淡定。所有这些,让西部变得坚强,变得沉稳,变得乐观,变得成熟。这就是历史造就的中国西部。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表达出来,就是“中国西部文化”。由于历史内涵丰富,西部文化应该是一种包容开放的文化;由于历尽艰辛,西部文化应该是一种刚毅硬派的文化;由于地理、生态、环境独特的辽远洪荒,西部文化应该是一种色彩苍茫的文化;由于西部在新一轮大开发中正在崛起,西部文化应该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复兴文化。
当然,“中国西部文化”到底怎样更准确地去表述,大家可以仁智各表。我觉得我们除了首先说明概念之外,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建设上。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中国西部文化”的内容建设。
一是启动西部电影(视)工程。通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努力打造具有西部特色、西部风格、西部气派,主题鲜明、独树一帜的西部硬派电影。二是启动西部纪实(文献、纪录、政论等)电影工程。甘肃纪实电影资源之丰富国内少有。甘肃有条件打造为国家纪录片大省;有责任用纪实手法挖掘、整理、记录、传承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有必要为更加理性的观众群体提供分众化的阅读性、思考性的文化产品。三是聚力打造“敦煌画派”。“敦煌画派”的概念我们已经提出,并且开始了积极而有序的探索和实践。“敦煌画派”作品起源于古老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对后世绘画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一直以来,有一大批独具艺术灵性的艺术家在临摹、创作具有敦煌画风的绘画作品。所以提“敦煌画派”不是缘木求鱼,而是我们传承、创新敦煌艺术的一种文化自觉。“敦煌画派”具有十分强烈的西部文化特色,与后来的水墨画和其它类型的绘画相比,有着高度独立的西部艺术风貌。四是组建文学陇军。“甘肃小说八骏”“甘肃诗歌八骏”等文学品牌已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现在正在打造“甘肃儿童文学八骏”,今后还可以搞“甘肃散文八骏”“甘肃戏剧八骏”等等。多年来,甘肃文学大家稀缺,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集体突围”。关键是这个文学集体能不能突破各自为战的局限,聚集在“中国西部文化”的旗帜下,在创作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有所建树。这是我们在顶层设计上需要解决好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西部文化建设的内容就会更充实、更丰满。五是精心创作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舞台精品剧目。《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给我们带来几十年的辉煌和荣誉,但是之后再没有出现这样的巅峰之作。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用已经被世界认可的、一贯统一的西部艺术风格,加大精品剧目创作力度,重振西部舞台艺术雄风。六是组织好充满西部风情韵味的音乐、歌曲创作及基层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七是与西部其他地区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互补。八是加强西部文化的理论建设。通过学术研究,让西部文化从概念变为经得起推敲、扎实可靠的学术描述、学术定位和学术造型。
当然,西部文化的内容建设不止于此。上述内容只是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作了一些罗列。我们还可以从民族、民俗、宗教的角度,从道德评判、社会价值、制度建设、人文精神的角度,提出许多有西部特点的文化建设内容。这些可以随着“中国西部文化”建设的展开另作阐发。
今年初,国务院批准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一个相对宽泛、具有较大塑造空间的概念。着手建设的时候,一方面要让她有国家层面的格局和气象,另一方面又要让她有中国西部的,特别是甘肃的面貌和形态。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过程中,我们无法包打天下,而只能因地制宜,在甘肃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寻珍探宝,突出西部文化特色,塑造西部文化形象,打造西部文化品牌,提升西部文化品质,扩大西部文化影响,弘扬西部文化精神!就是说,我们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定要瞄准“中国西部文化”这个焦点集中发力,示范带动。这就是我们要扛起“中国西部文化”建设大旗的意图和构想。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