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之间差异大 调控应该差别化
城镇住宅竣工面积与同期城镇人口增量之比由低到高排序,上海、北京、广东分列第一、第二、第五,比值较高的是重庆、内蒙古、宁夏、新疆、辽宁等地,比值越低供应越紧张
“户均拥有1.02套房”的说法,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自己“被平均”了,生活中很多家庭仍在为何时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发愁。
尽管我们已经在总量上告别了住房的绝对短缺,但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住房供需状况差别仍然很大,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如果说10年前各个地方都缺房子的话,现在不同城市已经出现严重的分化。”任兴洲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住房供不应求比较突出,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尤其是相对欠发达的东北、西部地区也在大量进行房地产开发,这些地方应该说已经不缺住房了,今后甚至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存在一定风险。
不动产的地域性和不可迁移,决定了地区之间必然有很大差异。央行有关研究报告显示,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中,2007年—2011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与同期城镇人口增量之比由低到高排序,比值越低则说明住房供应越紧张,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第十三位,而该比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的地区多为东北、西部地区,分别是重庆、内蒙古、宁夏、新疆、辽宁等地。
无论是一线城市的供不应求还是部分二、三线城市供过于求,都在积累着楼市的风险。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期对100个城市的一项调研指出,目前有3个二线城市在售项目总规模超过1亿平方米,超过北京。另有2个城市在售项目超过8000万平方米,已超过上海。同时部分二、三线城市现有土地存量需要长达五六年的时间才能消化。而一线城市尽管土地供应量和在售项目规模也在全国位居前列,但由于需求特别旺盛、购买力强,现有供应量可供消化的时间明显少于二、三线城市。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压力始终很大,而部分二、三线城市则有可能成为鄂尔多斯式的“鬼城”。
“楼市调控应该重视住房市场的差异化,政策需要更加细致、更有针对性,避免一刀切。”任兴洲说。最近出台的“国五条”细则就明确要求,各省要更加注重区域差异,加强分类指导,对行政区域内住房供不应求、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应指导其增加住房及住房用地的有效供应,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对存在住房供过于求等情况的城市,也应指导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市场稳定。
除了区域上的不平衡,住房供应还存在着类型上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仍然相对短缺。此外,不同群体的住房资源占有极不平衡。去年底今年初,各地曝光出不少拥有几十套住房的“房姐”、“房叔”等事件,更凸显了这种不平衡。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当前楼市调控政策的核心是强调“控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满足合理住房需求”,这个政策方向应该长期坚持不动摇,同时与加强保障房建设和反腐败结合起来,力求改变当前住房资源占有不平衡的情况。
应启动普查尽快摸清底数
上一次房屋普查是1985年,呼吁尽快开展全国性的城镇住房普查。同时,政府要从更高层面统筹安排,全面了解住房需求
“你们对当地的住房保有情况和供需状况了解得清楚吗?未来几年大概要建设多少房子,有据可查吗?”记者就这一问题询问了多位城市住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得到的答案都比较模糊。其中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每年制定土地和住房供应的相关计划,基本上是参考前几年的供应量和销售量来制定。至于跟需求是否匹配,到底缺不缺房子,因为底数不清,更多时候是凭感觉。而住房的开发建设现在更多的是市场导向,开发商预期好,愿意拿地开发,我们当然欢迎。最后能不能卖得好,与市场需求有关,也和开发商自身营销水平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有关。”
作为制定“十二五”城镇住房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牵头单位,中国房地产协会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也深深感到底数不清的困扰。“我们一直在呼吁尽快开展一次全国性的城镇住房普查,上一次房屋普查已经是1985年的事情了,现在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只有通过住房普查摸清需求的底数,才能了解清楚各地到底缺不缺房子,缺多少,缺什么类型的房子。从而才能更科学地制定土地和住房供应的规划,更有针对性地对住房市场进行调控。
无论是商品房还是保障房建设,底数不清都造成了困扰。为了让保障房建设的品种、数量与当地住房需求尽可能地匹配,2011年下半年,陕西省组织了一次涉及200多万户、规模浩大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为了保证调查得到尽可能翔实的数据,陕西住建厅通过报纸、电视、社区张贴通知、发送公益短信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与社区入户服务相结合,对行动不方便等情况特殊的人群做到上门服务。住建厅还专门从10所高校抽调1000名大学生,经培训后深入到全省各县区协助调查。在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陕西省制定了未来几年的保障房建设规划。
“弄清了家底以后,今后动态调整的工作量就小了很多。”陕西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过过程非常艰辛。这还只是对困难家庭的普查,全面的住房普查成本更高、更艰难,不是一个部门能组织的,需要政府从更高层面统筹安排。”
要更好地了解住房需求的变化,对住房占有不平衡的情况有据可查,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联网被寄予厚望。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近日表示,目前4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今年6月底将完成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但事实上,住房信息联网推进的进度并不理想,阻力重重。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洪玉认为,主要的阻力来自大家对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正确、不理智、甚至不合法使用的担忧。所以,针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住房信息使用,应该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通过规范信息使用来消除阻力。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