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报讯 不久前,记者在北滨河路偶遇一位从庆阳驾车来兰送孩子上学的父亲。因为儿子在兰上了两年大学却不识路,这位父亲不得不一路询问才得以寻至学校。经调查,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现今的大学生中。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他们被网络化了。出行也好,游玩也罢,只需要上网一查就行。除了任何事都上网查询之外,他们的业余时间也大多都在电脑前度过,这使得他们“打开电脑万事知,走出校门不识路”。为此,记者在此呼吁大学生们利用周末时间走出校门,多走走、多看看校外的世界,别让自己变成“宅一族”。
学校在哪?
前不久,正值各院校开学之际,记者路过北滨河元通大桥附近时,遇到一位司机问路,要去兰州理工大学,却不知道怎么走。当记者告诉了他怎么走之后,他却说:“我对兰州一点儿也不熟悉,又急着赶路,能不能烦你带我去呢?”于是,记者上车给他指路。
原来,司机是庆阳人,姓李,这次来兰是为了送正在大二上学的儿子。由于一直没有买上汽车票,耽搁了报道时间,这才开车送儿子来兰州。他开心地说道:“从高速上下来就不知道怎么走了,一路问人,但还是不清楚怎么走。幸好遇见了你,真的谢谢你。”面对司机的感谢,记者反而感到很无奈。因为,他的儿子就在车上,而且在兰州已经上了两年大学,怎么会不知道去学校的路怎么走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坐在副驾上的李师傅的儿子小李不好意思地笑道:“平时不怎么出来,所以就不熟悉路,到西站就知道了。”其实,小李不止是不知道去学校的路怎么走,甚至于,他连学校大概在兰州市的哪个位置都不知道,只知道在龚家湾。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之前他说到了西站就知道怎么走。但当汽车行至西站时,他依旧不知道怎么走,只知道去龚家湾的308路公交车车站。只是,这背后又反映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在兰州上学二年,对兰州的交通路线不了解,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普遍的事情。不禁想问,当代大学生每天除上课之外都在干什么呢?
大学“宅一族”
经过这一令人诧异的巧遇之后,记者随即走进了兰州市的各大高校,针对外地来兰上学超过一年的大学生进行了采访调查。在接受记者访问的众多大学生中,60%以上的学生承认他们每天都宅在宿舍上网,很少外出,也都是“路盲”,时不时就会迷路。更有甚者,在兰州上了几年大学,都分不清东南西北。
可以看出,现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出校门的现象。他们每天的活动延续着高中时期的“三点一线”模式:教室、食堂、宿舍。甚至于,偶尔在周末时的外出活动,也只是约同学一起去KTV唱歌、酒吧喝酒。只有极个别的才会去转夜市、爬山。所以,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呆在宿舍上网。
一位正在西北师大上大三的女学生告诉记者,大一的时候,不论是逛街还是游玩,她还时常和朋友出去。之后,随着她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且连上了网线,再也很少走出校园了。
虽然,上大三后她意识到自己宅在宿舍并不一件好事。但由于一年多中已经养成的习惯和外出的惰性使得她很难有“决心”把自己送出校门。“毕竟网络世界没有校外的真实,许多事物都没法真实地体验和了解。”她说:“我也时常提醒自己出去转转,看看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摸样,可就是没那个意志。”
知行学院一位大三的学生告诉记者:“上网就可以满足我的很多需求,用不着出门。”所以,进入了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逐渐代替了人们很多的行为活动。就像兰州工业学院大三的学生李升,他的业余时间除了上网就是上网。他说:“以前的学生们出去就得靠问或自己去找,很费事。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一百度,记住坐几路车、从哪儿坐、哪一站下车就行。上了车,拿起手机上网。到站了,收起手机下车。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哪些景点等等,他们根本不关心也不看一眼。于是,就出现了前面那一幕大二学生不识路的情景。
因为有事就找百度,大学校园里便风靡着这么一句话:有疑问?找百度!于是,出门坐车找百度,朋友聚会找百度,有事没事也百度。更夸张的是,有些学生写作业也找百度。所以,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校园里的“宅一族”。
然而,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消弱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对当代的大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
应该走出校门
对于这一现状,正在兰州工业学院执教的王美珍告诉记者,不止是学生们很少走出校园,就连许多老师也被网络宅在了家中。“但是,学生不同于老师,他们应该多出去走走。认不认路不要紧,关键在于开阔自己的眼界,认知即将面临的社会。”她说,校园太小,根本不能和大千世界相比,虽然只是出去走走看看,却要比在学校体验到的多很多。再者,走出校园,还能锻炼学生们的交往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及生活意志,而这些是宅在宿舍所不能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就像已经毕业上班的曾鹏鹏说的:“我上大学的第二天就胡乱坐车,将自己扔在兰州的某个角落。”之后,他便问人、辨方向、看站牌、步行,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回到学校。而从那之后,他从来没有迷过路。
所以,许多老师、教育专家纷纷提醒广大学生,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哪怕是去逛街、游玩,一定要走出去。只有出了校园的大门,才能融入社会这个集体,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同时,还能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物来认知这个社会,扩展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将来真正走出校门时,不至于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住任何风吹雨打。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