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两代农民工 正在兴起的“双栖族”

时间:2013-03-07 16:50来源:新华社 作者:高洁张丽娜等 点击: 载入中...
  中国网事·锐话题·小城故事之一 渐行渐远的两代农民工
 
 
  新华社记者高洁 张丽娜 姬少亭 全晓书
 
 
  五年的打工生活彻底消解了23岁的农民工李小波对家乡的眷恋。他认为,农村的生活太没意思,而灯红酒绿的城市“看起来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这让同样多年在城市打工的父亲有些不解。“到年根才回家,回来后就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人家现在是青岛人。”山东省滨州地区惠民县何坊村的农民李惠民对儿子春节期间的“忘本”表现颇为不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朝克说,新一代农民工,有的从20来岁就一直在城市打工,有的可能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出生,他们早就脱离了与故乡土地的亲密联系,少有或没有务农经历和能力。虽然没有享受到“市民待遇”,但却有融入城市的梦想,他们很难对乡土产生感情。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共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2.6%。城镇化进程加速,像李惠民和李小波这样的父子正渐行渐远。
 
 
  在父亲李惠民心中,农村老家再不济,也是祖祖辈辈的根儿,大家乡里乡亲。“在外漂着,遇到那么多难处,谁来照应你?”
 
 
  “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盼着儿子在附近镇上务工,可是他不听我的,就是不想回来。”李惠民替儿子算了笔账,虽然镇上企业的工资比在青岛打工少,但是减去租房、交通等城市生活成本,其实差不了太多。
 
 
  李惠民显然没明白,儿子留在城市早已不是一笔账能算得清楚的。在李小波眼中,“城市人”的身份依然比“农民”更有面子。
 
 
  “如果能找到工作机会的话,我还想去南方城市看看。听说深圳、广州的工资比青岛高。”李小波说。
 
 
  “在城市打工的孩子和他们父辈的想法已经不一样了。在父辈们看来,没有户籍、没有房子、没有社会保障的孩子们,其实是在死要面子活受罪,根本就站不稳脚跟;然而在孩子们眼中,城市生活的新奇、便捷、丰富却是农村所不能给的。”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说。
 
 
  朝克分析,既然新一代农民工农村回不去,就要采取办法让他们在城里留得安心。数量庞大的新一代农民工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城市化的支柱性人口,如果他们成为新市民,可以新增数以亿计的生产性人口和消费性人口,而不仅仅是“城市福利的得益人口”。需要拿出改革的魄力和勇气,在考虑城市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解决新一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
 
 
  但是如何能去留两相宜?杨文也认为,“留在城里要不被歧视,不被边缘化,同时回到农村也心甘情愿,让农村生活不再是乏味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是变得有吸引力。这才能让新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和家乡都能找到归属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安全有序出行 周密精细管理——聚焦疫情下的农民工返岗复工
  • 人社部等5部门:点对点专车专列服务农民工返岗复工
  • 【诚信建设万里行】 人社部公布今年第二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
  • 【中国梦实践者】农民工陈耀平:帮助少数民族兄弟一起富起来
  • 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为农民工说实话办实事(新春走基层·
  • 2018年为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116.5亿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