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过年回家5天,每天陪爸妈4小时,30年不过600小时
每到春节临近的日子,回家过年总是挂在都市上班族嘴上的话题。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过年”象征着吉祥和团圆,更象征着欢乐和幸福。过年了,人人都往家中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对父母来说,能回家过年当然是送给他们最好的年货,也是他们最大的期盼和幸福。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兰州都市上班族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传统意义上的年节对于常年忙于工作、为生活疲于奔波的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憩周期而已。很多人也因为忙于一些额外的工作而无法回家过年看望父母。但为了能在春节期间既满足自己安排假日的愿望,同时为父母送上一份真挚祝福,春节“失陪族”也想到了不少新时期孝敬父母的“妙招”。让父母过一个别样的春节的同时,体味子女用心良苦的孝心。 记者 张萍
携父母同度“蜜月”异乡过春节
在兰州一家工程公司上班的王林是吉林长春人,五年前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兰州发展,待事业稳定后于去年10月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在兰州结婚。婚后,因为考虑到10月份两人工作都比较忙,于是将蜜月旅行的时间订在了春节,想借春节长假的闲暇去海南体验一个充满碧海蓝天的别样春节。最近,两人一有时间就查询当地的天气状况及好玩的景点,还有经典的海鲜美食,对这趟海南蜜月之旅充满期待。
就在前两天,王林准备订机票的时候接到了远在长春的父母打来的长途电话,而父母首先提到的就是回家过年的事,这让王林对自己的海南蜜月之旅变得犹豫了起来。王林的父母以前都是教师,退休以后一直闲在家里,王林是独生子,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兰州发展,和父母也是聚少离多。为了能尽可能多地陪在父母身边,平时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他都会早早筹划回家的事。今年因为刚结婚,他和新婚妻子也早就计划好要趁春节长假去度蜜月,但接到父母电话后,他又不忍心留父母亲独自在家孤孤单单地过年。后来,经王林和妻子商量,他们决定安排父母和自己同去海南“蜜月旅行”。
“父母以前都是人民教师,收入普通,他们的生活一直过得都很节俭。后来我上了大学、再后来买房子、结婚,在兰州成家立业,一路走来都是父母在辛苦付出。而我自己很多时候都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除了节假日能抽空回家看望二老外,也实在没尽到什么孝心。这次旅行就权当是给二老尽一点心意,也带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享受一下碧海蓝天下的海滩阳光。”王林告诉记者,他已经打电话和父母商量过了,这周末父母会先到兰州,之后和他们一起去海南度蜜月。
记得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为人父母就是要一辈子的付出,不求什么回报!”但为人子女,能在父母有生之年用自己的方式略尽孝心,也算是了却“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
接农村父母进城过年经济又时尚
前些年每逢节假日,兰州火车站及各大汽车站都挤满了拎着大包小包准备回家乡的年轻人,但近几年每逢节假日各大车站的出站口都会涌出许多带着家乡土特产的老年人,而他们大多是进城过节顺便看望孩子的父母亲。
“要过年了,儿子说他们今年就不回家了,让我和老伴来兰州和他们一起过年,一方面一家人也能团聚,另一方面也能带我们见识见识城里过年的热闹。”郭大爷和老伴前几天刚从景泰老家来兰州,从来没出过远门的他这一趟来兰州可谓长见识了,头一回坐火车的二老光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就觉得新奇不已。
郭大爷的儿子郭明辉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兰州打拼,几年前因为考虑到要结婚,他和妻子筹足首付后,两人按揭在兰州买了房子,虽然都是上班族,每月挣得不多,但日子也还算可以。今年,郭明辉和妻子算了一账:回家路费加上过年回去买东西的钱、及给亲戚朋友们拜年、给侄子们年钱,乱七八糟下来怎么也得3000余元。尽管3000元不是一笔大数目,但对于正在承担房屋按揭贷款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也算是一笔可观的支出。后来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年哪也不去了,把父母亲接到兰州在自己家轻轻松松地过个年。于是,扛着大包小包家乡干货及土特产的郭大爷和老伴进城过年来了。
接下来,郭明辉打算在春节前抽空带远道而来的父母亲逛逛兰州的各大商场、给二老买件新衣裳,带他们吃吃火锅及兰州特色美食,顺便置办些年货。等过年的时候天气暖和些了,再带他们逛逛庙会,在五泉山、动物园、白塔山等兰州的各大景点走一走,让二老开开眼界,体验一下兰州的年节氛围。
前几天,郭大爷还给远在老家的老伙伴们打了电话,和老朋友聊天的时候郭大爷总是格外兴奋地向对方讲述自己这几天在兰州的所见所闻,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与骄傲。“我们老两口在老家的那几亩地里刨挖了一辈子,没想到临到老了,还有机会靠儿子上兰州这样的大城市过年、住楼房,这辈子也算是知足了。”郭大爷说。
其实,像郭大爷一样愿意到城里过年的老人,一般多为农村空巢老人,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人来城里过年,也可以让孩子免除奔波之苦。同时,农村老人春节“反向”流动的物质基础,使近几年城里的住房面积不断增大,已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居住。
同住一个小区分开过年也正常
如果说和父母分隔两地的年轻人苦恼于过年是否回乡与父母团聚的问题的话;那么同在一个城市的子女们苦恼的则是:过年的那几天究竟该搬到父母家同住,还是与父母同享年夜饭后回自己小家庭的问题。
“年夜饭自然要与家人一起吃,但没必要过节那几天天天和父母黏在一起,觉得过年待在自己的小家更舒服自在些。一方面考虑到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放假了可以约些朋友、同学一起打牌、聊天或者去外面聚会什么的;再者,父母也有他们的圈子,过年的时候一些叔叔阿姨来家里拜年,偶尔凑一桌牌局,倒显得我们这些儿女们多余了。”家住城关区某单位小区的徐先生说。徐先生和父母家同住在一个小区里,尽管徐先生的父母都已经退休了,闲暇时间较多,但平时除了帮他们照顾孩子之外,父母也很少打电话叫他们到家里吃饭或者让他们帮家里做事。
徐先生的母亲原来是兰州一家文化单位的职工,很热爱艺术,退休之后一下子闲了下来,觉得很不适应,后来他母亲报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一个老年艺术队,经常和小区里的老年人一起跳舞唱歌,晚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徐先生父亲一直以来都酷爱写字画画,上班的时候忙于工作只能将书法及绘画当做一种爱好,退休以后他一边潜心研习,一边遍访兰州地区的名师,已经完全把自己的这一爱好当做晚年事业来经营了。
徐先生说,父母都有自己的生活,以前每逢双休或者节假日的时候,也会跟父母约时间一家人去外面聚餐或者去兰州周边短线游什么的。但平常大多时候,他的小家和父母家都是各自过各自的生活。徐先生看着父母晚年过得如此充实且丰富多彩,他为人子女也格外开心。
其实,在兰州像徐先生一样的年轻人有很多,尽管他们与父母同在一个城市、甚至同住一个小区,但适逢年节还是会各自分开来过。“分开过年”并非不孝,而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且不妨碍父母生活的方式。在现代社会,要说到向父母尽孝心,也并非只有过年那几天陪在父母身边而已,年轻人更应该从心底尊重父母,同时尊重父母亲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必要的时候,年轻人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为父母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非依附于自己小家庭,迫使父母为照顾自己的生活而退休以后又重新“上岗”。
“孝”不仅指子女也是社会责任
1月中旬,@平安铁路发了一条题为《失陪族,别让
爸妈等太久》的微博:“若一年回家5天,每天能陪爸妈4小时,30年不过600小时,一辈子只剩25天。这样的亲情计算题,你算过吗?据中新网报道,韩国每天有12名老人因难忍孤独或疾病自杀,看似不经意的失陪,可能给父母造成严重的伤害。还记得小时候盼爸妈早回家的心情吗?现在轮到你,快点回家!”
的确,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温暖的安乐窝,因为这里有生养我们的土地,有含辛茹苦哺育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熟悉亲切的乡音,还有那丰盛可口的年夜饭。对父母来说,能回家过年就是送给他们最好的年货,也是他们最大的期盼和幸福。
于2011年出台的《老年法》草案也强调,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子女“常回家看看”将入法。据了解,我国目前已有1.67亿老年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成为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新春佳节,亲人团圆的日子,子女能否回家过年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幸福指数。
对于无数的空巢老人而言,春节最大的期盼就是能与子女团聚,尽享天伦之乐、亲情之暖。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老人们能和子女在一起过年已逐渐成为一种奢望。尽管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常回家看看是极为必要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城市生活中一年四季都忙于工作,或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补偿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在年节的时候以各种方式陪在父母身边。其实,新时代孝敬父母也并非只有“陪”,“失陪族”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尽孝心,哪怕是平时多一个电话、多一个问候也是一份温情的关怀。
事实上,随着大家庭的解体,我国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父母加未成年子女的核心家庭比例越来越高,家庭中心下移,老人则逐渐被排挤到边缘状态。加之老年父母更多的不是和成年子女相处而是单独居住,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如何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同样也是一个需要破解的社会问题。
如今,“孝”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子女尽孝,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需要社会共同营造养老、敬老的氛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用现代理念诠释 “孝道”,将其作为社会公德的重要构成元素,对于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