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沈阳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李学杰,体验寒冬里流动救助员的辛劳与苦恼。
一场小雪过后,沈阳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6摄氏度,22日早上9点,李学杰就坐上救助车出了门。自今冬降第一场雪起,救助站就开始了一天三班的不间断巡查,走街串巷寻找街头流浪者,但这一个多月里,救助车后排的座位上常常是空的。记者翻开随车的值班记录注意到,绝大多数流浪者都不愿意前往救助站避寒,只是接受被褥、棉衣等物资。
“铁西区建业社区有个居民叫宋贵新,轻度智障,在外流浪15年不愿回家,天这么冷,我们再去劝一劝。”李学杰说。救助车在一座棉褥堆起来的“小山丘”旁停下,一个消瘦的中年人双眼无神地裹在“山丘”里,露出半个脑袋。“冷不冷?跟我们去救助站吧?”李学杰问。宋贵新摇摇头说:“在那里憋屈,我会生病的。”李学杰无奈,只得从车上取出两床棉被,加盖在宋贵新身上。
李学杰说,在“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下,救助工作要以流浪者的意志为前提,“他们不愿去救助站,我们不能强制”。问及不愿去的原因,李学杰叹口气说,多数流浪者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不愿在救助站受约束,“比如有人爱抽烟、喝酒,有人习惯了打牌、乞讨,救助站里都不允许”。
据沈阳市救助管理站统计,寒冬里沈阳市区的流浪者降至一年中最少的50人左右,但大多是一些“劝不动”的老面孔。他们一般“居住”在立交桥下、涵洞里、车站旁,多数“居住点”救助员已了如指掌。“天越冷,他们的生存状态越让我们担忧,最怕出现冻死、冻伤。”李学杰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