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居民没有一个标准化菜市场

时间:2012-12-23 16:3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唐华伟 点击: 载入中...

东岗西路藏着“绿色商机” 

 


  “孩子们从外地赶回家过中秋节、吃团圆饭,我和老伴提前设计了‘假期食谱’,争取把孩子们爱吃的都做一遍。”中秋、国庆长假前,东岗西路街道居民薛国强拎着大兜小兜向记者展示他的“战利品”,“孩子们特别点了要吃我包的韭菜馅素合子,韭菜嫩的才好吃,所以得当天买新鲜的。”


       薛师傅家住东岗西路街道农民巷东社区,他家离榆中街早市要走不远的距离,虽然楼下有个十几平米的蔬菜小超市,但薛师傅仍然愿意多走20多分钟到位于皋兰路东北角楼群小街巷内的榆中街早市,“原因很简单,这里蔬菜种类齐全,蔬菜、肉蛋品种齐全,物美价廉。”薛师傅表示,家里附近的马路市场的商户像打游击一样,隔三差五的才碰上一次,分量和质量都没有保证。如果不是儿女难得回家一趟,也不愿意去离家那么远的早市,如果附近有个标准化菜市场就好了。


       薛师傅所在的街道地处市区中心,东岗西路街道辖区东起天水路,西至平凉路,南起民主东路,北至南河道。常住、流动人口达4万人左右,有楼群院落上百个。


  “原来附近有一个菜市场,后来拆了,就没有大型菜市场了,买菜只能早点起床到离家远些的榆中街早市购买,由于路途不方便,每回还得一次性购买很多存放在家里,虽然尝试了很多种保持蔬菜新鲜的存放方法,但是时间久了,吃起来还是不如当天买回来的好吃。”和薛师傅一样有去榆中街早市买菜经历的郭霞老人介绍说,来回一趟费了不少劲,最后还得扔掉不少腐烂的。


       记者在这里走访时发现,由于没有大型蔬菜市场,在社区内出现了几家小铺面的蔬菜店。在农民巷东社区,一家店铺的老板见记者走进,连身都没起,两只手插在围裙下的口袋里问到:“要什么菜?”


      当记者表明来意,该老板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原来就在老的菜市场卖菜,后来市场没了,就在马路上摆过菜摊子,被执法赶的没办法,就租了这个铺子,也是为了少遭罪,最主要是新鲜的蔬菜既怕风吹日晒,又怕低温寒冷,仅晒坏、冻坏的菜就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一到冬天,我们基本都要用被子、毯子给菜保温,但稍不注意菜就会被冻掉。一斤菜都是好几块钱的,稍冻上一点,我们一天就白干了。”老板大姐说,“要是这里有个标准化的市场,把我们都搬进去,居民方便了,我们卖菜也就不受罪了。”


     其实,菜市场作为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务设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推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菜市场服务功能和便利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也对社区菜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曾在坐落于武威路上的西站果蔬副食批发市场进行采访,这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各类建筑设施12000平方米的市场建有低温库两座,果蔬恒温保鲜库一座,常温库、地下室、招待所及辅助设施齐全。可以说,这个菜市场不仅承载着西站、龚家湾、晏家坪三地部分居民群众的吃菜问题,还承担着大肉储备、香蕉集散地的功能。


       而根据兰州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社区菜市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旧城改造、小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严格按每500米服务半径内、2万左右人口设置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菜市场设施,现有居民区未达到菜市场规划要求的,县区政府要按照规划要求改建、补建或配套设置社区菜市场。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这意味着肉菜市场的投资建设在东岗西路蕴藏着很大的商机,可以说,肉菜市场的投建是隐藏于市井间的“金娃娃”。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临夏路街道办牵线搭桥组织用工洽谈会务工人员和辖区居民找到
  • 兰州精诚齿科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 西关:徐家巷社区为辖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
  • 西关:徐家巷社区为辖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
  • 西关:徐家巷社区为辖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
  • 西关:大教梁社区文化长廊吸引居民眼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