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武汉即将进行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两家供水企业申报的近3年水价总成本合计30.26亿元,物价部门组织公众代表及工作人员,历时1个多月,最终核定28.34亿元,挤掉了1.92亿元的“水分”。
近年来,一提到听证会,人们的普遍反应就是——又要涨价了。“逢听必涨”成为各类听证会的标签。而“涨”声一片的理由不外乎“成本上涨”——若不上调价格,运营单位将面临“亏本”压力,经营将难以为继。果真如此吗?1.92亿元的供水成本“水分”警示我们:价格听证需警惕成本“谎言”。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需进行价格听证的“产品”,大多是垄断行业提供的。垄断行业高工资、高福利一直为人所诟病,如不加强管理,任由高工资、高福利及企业夸张的职务消费“野蛮生长”,处处讲排场,时常铺张浪费,恐怕定价再高也难逃“亏损”。如果任由企业狮子大开口,虚列成本,听证会将可能沦为固化其粗放管理和不合理高额福利的“盛宴”。
根据价格听证的有关规定,听证项目是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中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一言以蔽之,价格听证的事项多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民生产品价格,必须慎之又慎。
武汉市挤掉供水成本的事例说明,成本监审应成为价格听证的前置制度。通过成本监审,挤干企业成本水分,不让公众为企业的“冤枉支出”买单,使价格调整更科学透明,有利于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降低生产成本,使公用事业及公益性服务价格体现“公益性”,让垄断经营商品回归合理。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