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驴驮山泉”到“集雨”水窖,从“向天借水”到喝上自来水,对于七里河后山地区的农民朋友来说,几辈子的“吃水难”历史瞬间改变,“全托了‘联村联户’政策的福。能像城里人一样吃自来水,这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从“毛驴驮山泉”到“集雨”水窖
水对于生活在市区的人们来说并不稀奇,但对七里河后山地区的农民来说却比油还珍贵。
李兰英老人的家位于海拔2700米的黄峪乡尖山村,多年来老人一家一直吃着毛驴驮来的山泉水。老人告诉记者,自己18岁嫁到这里后就一直这样,家里人每隔两天就得拉着自己的毛驴或者马匹去很远的山沟里驮山泉水。喂牲口用的那两个铁桶就是当年一家人驮水的家当。
早在2005年,七里河区水利部门做过的一项相关调查中,全区有8万多农业人口存在饮水难问题。2006年,七里河区通过集中上水工程解决了4万多人饮水难问题,但是在后山的魏岭、黄峪、阿干、西果园4个乡镇的大约2万多人仍靠牲畜驮水吃。随后的几年里,七里河区逐年采取打井、集雨、上水等多项措施缓解缺水问题。
记者了解到,后山居民的这种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2007年才正式结束。那一年,七里河将干旱山区农村人畜饮水集雨工程作为当年为民兴办的12件实事之一,后山人的吃水问题出现转机,黄峪乡尖山村修建了151眼水窖、麻地湾村修建了51眼水窖,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问题,而且院落用水泥覆盖作为集流场,美化了庭院……据了解,那一年七里河共建成集雨水窖1779眼,后山人结束“毛驴驮山泉”的吃水历史,开始向“向天借水”解渴的转变。
告别“向天借水” 喝上自来水
2012年的11月,将是魏岭乡海家岭村村民们永远铭记的月份。因为,从这个月起,困扰海家岭等七里河后山地区12个行政村30多个村小组几代人吃水难的问题终于画上了句点。
当看到白哗哗的自来水从自家院墙上的水管中喷涌而出时,村民海建设的脸上堆满了笑:“这水既方便又干净卫生,今晚我们就吃一顿汤面片!”海建设说,由于长期缺水,这里的人们吃饭都以干饭居多,吃汤面是很奢侈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七里河区农村面积376.2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5%;农村人口11.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0.2%。长期以来,山大沟深的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大多数耕地都是旱作陡坡地。而魏岭、黄峪和西果园镇等后山地区农民,更是世代饱受无法饮用安全水的困苦。第一次吃上自来水的村民们,还给水龙头上搭上了大红的丝绸被面。
据七里河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这次通水的是“晏西海家岭安全人饮工程”。该工程涉及魏岭乡、西果园镇和黄峪乡三个乡镇,解决了12个行政村30多个村小组近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这个工程彻底改变了全区后山地区农民无法饮用安全生活用水的问题。由此,七里河区后山一带有2万人告别“向天借水”的历史,正式喝上了自来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