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几则报道细品起来颇有些意味:一方面,专家网友为该不该“月入万元才征个税”争得热火朝天;而另一方面,有媒体称,按照年初的财政预算,今年最后两个月全国还有超过3万亿的财政预算等着花出去,不免让人担心会不会重演前些年“突击花钱”现象。
回顾去年关于个税起征点的制定,为上调至3000元还是上调至3500元,历经多个回合讨论,不可谓不“科学”“精细”,乃至“斤斤计较”。然而,在财政总收入中,个人所得税近年来没超过7%,去年仅占5.8%,对于每年超过10%甚至20%的财政增长来说,显然大幅提高些起征点并不会对税收总量产生太大影响。
把个税起征点提高至万元并不一定“科学”,但体现了不少民众对于“可支配收入”提高的期待,即使月入一万,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对于当前的房价、物价来说,算得了富裕阶层吗?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居民收入和GDP“双翻番”目标,体现了党对提高人民收入的重视,提高所得税起征点等“让利于民”的直接举措完全可以把步子放得大一点。
收入不易,花起来更应珍惜。然而近几年来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却屡屡出现,有的甚至是为保证明年有同样的预算,“为了花钱而花钱”,让民众不免担忧这能否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目前我国的民生支出还有很多欠账,养老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医疗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文化教育事业需要更多支持,为此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支出,财政资金显然还没到“花不完”的程度。别让一边是“怕钱花不完”而另一边却是孩子们上学无校车、学习无课桌、吃饭没食堂的情景再发生,制定更合理的预算规划,提高财政支出的审批效率,怕是当务之急。
财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应“少取多予”,通过更有效率的资金使用,给民众带来更大的公共利益。切不应在这边“斤斤计较”,在那边“大手大脚”。(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