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外交部新发言人亮相,江苏淮安人、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下周一将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发布会。她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的第27位发言人、第5位女发言人。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位于淮阴区的江苏省淮州中学、南京大学,听她的老师、同学讲述华春莹中学时代、大学时代的点点滴滴。
通讯员 曹晓香 扬子晚报记者 张 琳 朱鼎兆
中学时代
出生干部家庭的华春莹在中学时代从没有“优越感”
1970年出生在淮安市淮阴区(原淮阴县)、梳着精干短发、露出甜美微笑的华春莹16日首次亮相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美”、“漂亮”、“气质好”,是网友评价华春莹时用得最多的词汇。记者昨天下午来到位于淮阴区的江苏省淮州中学,听她班主任老师讲述她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
出生干部家庭没有优越感随母姓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淮州中学时,悬挂在校园里“热烈祝贺我校毕业生华春莹成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红色条幅引人注目。“当时我在洗脚,老公突然喊起来,快看,你们学校毕业生华春莹要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了”,淮州中学校长办公室朱主任昨天告诉记者,16日晚,当她听到老公叫喊后,连脚都没擦就跑到电视机跟前,“还是与中学时代一样,不同的是,她的头发烫起来了”。朱主任说由于她是华春莹的学姐,所以关于华春莹她了解的并不多,在她的介绍下,记者找到了现在已是淮州中学副校长、曾任华春莹高二、高三年级班主任的高从平。
据高从平介绍,华春莹出生在干部家庭,她父亲是原淮阴县纪委书记,母亲是淮安市清河区原政协副主席,华春莹跟其母亲姓,而她的妹妹跟其父亲姓钱。在高从平印象中,华春莹虽然出生干部家庭,从小在县委大院长大,但她在同学当中从没流露出“优越感”,高中时代的华春莹一直留着短发,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学校学生会主席。
高从平告诉记者,华春莹所住的县委大院与学校仅一墙之隔,由于当时的淮阴县中(现在的淮州中学)学生都是从全县选拔出来的尖子生,其中有许多学生来自农村,华春莹无论从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没显现出“优越感”,但她很大气,平时做事沉着,考虑问题也很周到,是个非常阳光的女孩。1988年她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南大录取。刚进入南大外文系学习时,由于她是苏北人,尽管高中时英语成绩非常优秀,但英语口语还是欠佳,但到大二时,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学毕业时直接被外交部录取。
同学20周年聚会她从欧洲发传真
“自从到外交部上班后,她很少回家乡、母校”,高从平告诉记者,2003年春节,华春莹回淮阴过年时,同学曾搞过一次聚会,还把他这个班主任请到饭店一起参加。“20几个人,在饭店大厅摆两桌,两瓶酒是华春莹从家里带来的”,据高从平回忆,那两瓶酒还是外交部发的好酒,所以那天大家舍不得多喝,都在聊天。他注意到,每当有同学说起哪个同学或老师家庭困难时,华春莹听着听着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据高从平介绍,2008年,是华春莹从淮州中学毕业20周年,一群同学在淮安搞个20周年聚会,当时远在欧洲的华春莹由于工作原因没能参加,但她从欧洲发来传真庆贺。
高考前夕组织男女生足球对抗赛
高从平说,在高中时华春莹既是班级团支部书记又是学生会主席,所以许多像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都是她策划兼主持,但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高考前夕,喜欢踢足球的她组织的那场男女生足球对抗赛。当年高考前夕,多数学生在做最后冲刺时,华春莹找到班主任,说想搞一场足球对抗赛来缓解一下气氛,在遭到老师反对后,她背地里悄悄组织了那场比赛。2000年左右,恰巧华春莹回家探亲,他邀请她到学校给学生做一次报告会,当时学校给她的主题是“如何树立远大理想”。
“这都是正常的工作调动”,昨天晚上,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华春莹的母亲。华母告诉记者,华春莹这些年回家也不多,她也是通过新闻报道才获悉女儿即将履新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
大学时代
大一老师眼中的华春莹:
安静恬淡的女生,学习不是最出类拔萃的
“今天早上我在广播里听到新任外交部发言人叫华春莹,心里就在想,不会是那个我教过的学生吧。等看到扬子晚报上登的图片,虽然已经20多年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就是华春莹,笑起来还是那个样子,很恬静的。”金筑云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退休教师,1962年起就任教于南大,而她在华春莹大一的时候担任精读课老师。
“我看到报纸后,就打电话给了周丹丹,她俩当时在一个宿舍嘛,我们都为华春莹感到高兴。今年南大110周年校庆时,这批92届的学生还特意组织了一次毕业20年聚,不过华春莹因为工作忙没能来。周丹丹告诉我,毕业后华春莹就考上了外交部。”虽然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但金老师一提到当年的学生依然清晰如昨。“当时一进校就分班,我带的是一班,负责教学,华春莹就在这个班上。那个时候就已经女多男少了,男生只有三四个人,女生多。我带的精读课是最重要的一门课,每周6个小时,和学生接触比较多。华春莹给我印象很深,她性格安静,很斯文,对人很有礼貌。”金老师说,任何时候看到华春莹,她总是安安静静的,穿戴很朴素,笑起来也很恬静的。
“我印象中,当时华春莹的学习并不是数一数二的,也就是中上等吧,但她很有主见,独立性很强,学习也比较用功。”金老师谈到这一点很有感慨地说,南大的学生素质都非常棒,像他们这届学生目前的发展都很不错,“今年毕业20周年时,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现在的情况,有的做进出口贸易,有的出国发展,有的当老板了。当时我就想到,很多成功人士当时在学校其实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有潜力,有毅力。像华春莹,那么安静的一个小女孩,现在却成为机智、敏捷而又沉着的外交部发言人。”
舍友眼中的华春莹:
周丹丹现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大学4年她不仅是华春莹的同学,还在一个宿舍和华春莹朝夕相处了四年。当昨天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首次亮相的新闻,她一眼就认出来了。“没怎么变,比大学时更漂亮了,那时戴眼镜,现在不戴眼镜了,说话声音也还是那样,不急不慢的。”
不过周丹丹也已经有20年没见过她了。“毕业后华春莹考到外交部,刚开始还有联系,后来她经常出国就慢慢失去了联系,毕业15年聚时大家还没找到她,一直到今年20年聚,终于从她一个在加拿大的老乡那里找到了联系方式。和同学联系上之后,华春莹也特别高兴,不过她因为工作忙,没能来参加20年聚会。”周丹丹说,同学们知道了华春莹当选为新任外交部发言人后,都纷纷给她发邮件,在QQ群里表示祝贺。“今天中午收到了她回的邮件,她说:看到这么多鼓励,感到很温暖,我会继续努力的。”
周丹丹还记得,她们当时住在南大南园的8舍。宿舍里一共8个女孩,华春莹是“老二”。“大家都喊她迎春花,因为她的名字倒过来正好是‘莹春华’嘛,而且她的生日正好在4月。”
“外语系漂亮女生很多,华春莹不属于耀眼闪亮的那种,但气质很好,很文静,成熟,待人处事落落大方。”20年过去,周丹丹觉得华春莹变化不大,不戴眼镜了,眼睛显得更美,更有神。
“我们熄灯后也经常开卧谈会,交流遇到什么感情问题啦,什么烦恼的事啊,华春莹总帮着分析,出点子,而且总说的头头是道。”周丹丹说。“当时,我们都觉得华春莹的志向很远大。宿舍里,她是4年中唯一一个没谈恋爱的。她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学习特别认真,笔记记得很细。”
毕业时她选择去考外交部,还让同学们有点吃惊。“我们上一届,也就是87届,有4个男生被招进了外交部。”周丹丹说,但88届就华春莹一个人。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此前江苏出过两位
于英杰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之后,诞生27位新闻发言人,其中3位江苏人出现在这一群体中,除了华春莹,还有两位分别是朱邦造和沈国放。
自沈国放始发言人由坐改站
1952年,沈国放出生于常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74年,他用日语写了一篇文章给北外的一位教授。这位教授收到文章后被感动,立即通知沈国放面试。就这样,沈国放获得入读北外的资格。
大学毕业后,沈国放1978年开始在外交部工作,历任外交部新闻司科员,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随员,外交部新闻司随员,外交部办公厅秘书等职,1984年7月开始担任钱其琛的秘书。此后,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1996-1998年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沈国放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期间,外交部例行发布会有了重要改变,一直沿用至今,包括发言人由坐着改为站着回答。
朱邦造70年代在南外当老师
朱邦造是江苏宜兴人,1971年至1973年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当过老师,随后进入北外法语专业学习,接着又到瑞士联邦日内瓦大学继续深造。此后,从外交部翻译室科员干起,担任过外交部西欧司处长、参赞;驻比利时王国大使馆、驻欧共体使团参赞、公使衔参赞等职。1997至2001年开始担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
于英杰
■历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男:钱其琛 齐怀远 俞志忠 王振宇 马毓真 李肇星 金桂华 段津 吴建民 李建英 沈国放 陈健 崔天凯 唐国强 朱邦造 孙玉玺 孔泉 刘建超 秦刚 马朝旭 洪磊 刘为民
女:李金华 范慧娟 章启月 姜瑜 华春莹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