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牟晓翼 通讯员 交通宣
核心提示
240余万辆机动车带给广州市民出行便利,但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拥堵。一方面,街坊们对交通出行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中心城区修建道路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如何才能将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工作措施与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相结合,在适度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的基础上,还能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昨日,新快报记者专访了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交委主任冼伟雄,他就市民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到2016年末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由现状的60%提高到70%,言外之意,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让更多的市民原意选择公交出行,愿意乘坐公交出行。”
--冼伟雄
2013年7月,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试行期即将结束,很多市民十分关心“限牌令”将何去何从:明年是否还会限牌?限购是否会扩大到以家庭为单位?昨日,市交委主任冼伟雄专门就此事作出回应。
增量调控非一成不变会不断优化
正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系统改善广州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一揽子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下称《改善交通“新30条”》)中,第25条这样表述:“不断完善中小客车的需求调控措施。根据广州市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的实施效果评估,结合广州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交通资源承载能力、交通出行结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程度,优化调整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的政策,同步完善相应的中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并做好外地车限行的工作。”
冼伟雄表示:“‘限牌令’可以说是市委市政府的痛苦选择。世界大城市交通治理经验表明,一旦城市交通进入临界点以后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错过最佳治理时机,交通运行效率将急速下降,届时再采取措施付出的社会成本将更大。所以,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唯有以清醒认识,积极借鉴国内外城市经验,审时度势,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从有效保障城市运行有序,从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为市民健康着想出发,按照‘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思路,对中小客车总量进行适度调控,同时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广州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公交事业、改善交通环境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他强调,任何一个城市,治堵的根本都在于同时对机动车的存量和增量进行控制,两者缺一不可。对于普遍关心的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试行期结束后政策如何延续的问题,冼伟雄表示,目前交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试行期内将不断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对试行效果进行评估,“增量调控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会对其不断优化,至一定时间将会专项向市民征求意见”。
听民声集民智是系统改善的关键
自今年9月24日起,广州市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交通部门通过媒体,向社会接连发布了“广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广州市‘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广州2012-2016年公共交通发展行动方案”、“广州市水上巴士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广州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于城市机动车存量的限制措施”等征求意见稿,涉及广州未来五年,交通发展计划的方方面面。就在前日,小组办公室更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经验,发布了“治堵新30条”,同样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改善城市交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仔细研究和综合考虑的问题很多。希望全体市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广州交通大讨论,尤其是对《改善交通“新30条”》提出宝贵完善意见,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在谈及广州未来交通改善措施的决策环节时,冼伟雄说,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以人民群众的智慧,群策群力,深入研究广州交通问题和解决办法,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改善广州交通环境取之有道、行之有效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截至11月1日,相关部门共接到对于除“治堵新30条”外其它方案的意见建议共计752条,内容涉及规划建设、交通服务和交通质量等。“前段时间,有金沙洲的市民向我们建议,加快金沙洲至海心沙水上巴士线路的开通进程。因为水上巴士的开通要考虑码头的配套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力争加快进度。”冼伟雄说。
根据城市规划改造批发市场治堵
增槎路、濂泉路、新港路中大布匹市场、站前路服装批发市场……在广州中心城区内,几乎凡是物流、货运、批发市场云集的地方,就是交通拥堵的“重灾区”,严重到“进出市场的车稍微慢一点,整条街都堵”的地步。这显然已不能依靠某个信号灯的优化控制,或是某条路段的标志标线重新划分那么简单。
冼伟雄昨日分析说,在针对这些交通拥堵频发区域时,首要应认识到历史原因。“过去的特殊背景,使得某个区域内物流、货运或批发市场扎堆发展,在当时,那里还是偏远地区,对整体交通产生的影响较小,但短短十数年,它们就已经被纳入了中心城区,原来的‘小血管’变成了现在的‘大动脉’,一旦拥堵,殃及池鱼。”他说,所以在解决这些区域交通问题时,应该以解决根源问题为目标,逐步治理。
冼伟雄透露,结合广州市物流业布局规划,将加快落实城区外围物流发展用地,推进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物流园区、新型货运站场的规划建设。此外,结合城区外围搬迁安置场地的落实情况,积极稳妥采取清理一批,土地置换一批,旧城改造一批,经营转型一批等分类措施,分步推进落实白云区增槎路等路段沿线20余家货运市场、货运停车场转型升级和整治搬迁工作。
同时,对于濂泉路服装批发、中大布匹等市场,也将根据城市规划等,适度有序地进行整治改造或转型升级,中心城区将严格控制新增审批批发市场。
对话
“拓展公交专用道是双赢”
中山大道沿线公交提速84%,社会车提速28%
新快报:继今年全市共计开通270公里公交专用道后,广州将继续建设高峰期分时公交专用道,至2016年力争达到400公里以上。“公交先行”理念得以贯彻,但不少市民尤其是私家车主仍然认为,在上下班高峰期占用一条机动车道,其实是在给社会车道“添堵”。
冼伟雄:我理解部分市民尤其是私家车主的担心,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已经开通公交专用道的路段,尤其是主干道,在上下班高峰期时,社会车道的确会出现缓慢情况,但这主要是由于车流量增加,而非公交专用道导致的。相反,设置公交专用道,真正做到了公交车和社会车辆分道行驶,不会再出现以往两者之间争抢路权、互相抢道、随意变道的景象,交通因此得到了有序运行。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今年专用道开通后,芳村大道、花地大道、鹤洞路、环市路、广州大道北、黄石路、燕岭路、天源路、六二三路共9条主干道上早晚高峰公交车运行速度平均达到30.64公里/小时,较开通前提升7.23%,社会车辆运行速度平均达到33.56公里/小时,与开通之前基本持平。
中山大道BRT试验线,自2010年2月开通以来,快速公交通道内车辆运营平均时速,比开通前中山大道沿线公交车速度提高84%,中山大道沿线社会车辆的平均速度比开通前提速28%,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新快报:未来如何开展公交专用道建设?
冼伟雄:我曾经说过,广州改善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包括推进常规公交路权优先等一系列措施。按照《改善交通“新30条”》征求意见稿,2012年至2016年,广州将继续建设高峰期分时公交专用道,至2013年底里程超过300公里,至2016年力争达到400公里以上,同时配套建设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系统。在已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线路密集、客流量较大且交叉口具备条件的路口,优化相位设置和信号配时,确保公交优先,进一步提高常规公交的运行效率。同时在新建或改扩建的城市道路中,结合实际需求同步设置港湾站和公交专用道。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