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将启动2013年保障交通畅通措施的研究,重点研究深入推进弹性工作制和错时上下班工作方案,并评估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可行性。
未现大范围长时间拥堵
为应对“最堵9月”带来的交通运行压力,北京市开展了“畅通北京绿色出行月”缓解交通拥堵专项行动,出台多项措施应对。昨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最堵9月缓解拥堵的工作情况报告。
报告指出,9月全月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交通拥堵。当月全路网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6.4,较2010年同期下降15.8%,较2011年同期提高10.3%。
9月份第四周工作日交通运行节前特征明显,平均交通指数为6.9,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为8.0。9月25日(周二)全市普降小到中雨,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达9.5。
东、西城高峰严重拥堵
城六区交通畅通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其中东城、西城高峰平均指数处于“严重拥堵”等级,朝阳、海淀处于“中度拥堵”等级,丰台处于“轻度拥堵”等级,石景山处于“基本畅通”等级。
此外,公共交通客运量略有增加。今年9月份,公共交通客运量为6.4亿人次,同比增长4.8%,其中公共电汽车客运量4.3亿人次,同比增1.4%,轨道交通客运量2.1亿人次,同比增12.5%。
要建缓堵9月长效机制
就下一步的工作,北京市交通委表示,要建立每年9月份保障交通畅通工作长效机制,把握9月交通运行规律和特点,为第二年工作打好基础。
此外,还将启动2013年保障交通畅通措施的研究。结合推动第九阶段缓解交通拥堵各项工作措施的收尾,立即着手开展第十阶段保障交通畅通措施的研究,重点研究深入推进弹性工作制和错时上下班工作方案,评估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可行性,结合年底开通轨道交通新线研究提高公交运力的措施等。
“最堵9月”治理情况
逢9月全城大拥堵
2010年9月17日,中秋节前,一场小雨让中心城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塞车,拥堵路段超140条,刷新采用限行措施以来最高纪录,拥堵指数破天荒地达到了9.7。2011年9月8日,这一幕重演,全市拥堵路段达到146条。
比去年情况好转
9月全月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交通拥堵。第四周工作日交通运行节前特征明显,平均交通指数为6.9,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为8.0。9月25日(周二)全市普降小到中雨,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达9.5。
研究9月治堵机制
要建立每年9月份保障交通畅通工作长效机制,重点研究深入推进弹性工作制和错时上下班工作方案,评估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可行性等。
■ 综述
奥运时曾“单双号”限行
错峰上下班,时间“太短”效果尚不明显
北京奥运会一度实施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尽管也出现在2010年年底出台的治堵28条中,但并未在这两年间实施。
在一些交通专家看来,单双号限行以及收拥堵费这两剂治堵“猛药”,不拥堵到一定阶段也不会用。而像这样的手段,国际上一些大城市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上马”的。
治堵28条提出可用单双号
治堵28条中提到,遇有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可能引发严重交通拥堵情况,适时采取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但何为“适时”哪些路段归入“重点交通拥堵路段”,全部单双号,还是分区域分时段实行,这两年尚未给与明确。
而错时上下班作为北京综合缓堵措施之一,已实行了两年半。
最堵9月缓堵曾使用错峰上下班
2010年4月12日起,北京市属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开始实行错峰上下班。
上班时间从早8点30分调整为9点,下班时间由17点30分调整为18点。政策实施后,因错峰时间太短,对交通拥堵的缓解不明显。
今年7月25日,针对暴雨预警,多家公司为保证员工上下班不受暴雨影响,公司规定员工当日可自行决定下班时间。部分公司还向员工发出了可在家办公、提前下班、次日推迟上班时间等通知。
8月底,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应对“最堵9月”,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尽量不选择9月份重点工作日安排大型会议和活动。在9月21日、26日、28日等重点工作日及晚高峰降雨特殊天气,企事业单位上下班可采取弹性工作时间。
近几年,中秋节前的“暴堵”也让一些网友建议节前实行单双号限行。面对一些重大活动,如大型赛事开幕式等,适当采取单双号的措施是有必要的,因为对时间的要求很严。
但对节日并不适用,不管是节前还是节日期间。在国外如圣诞节、复活节期间,交通压力和运输需求也大,这是人类活动的必然表现,没必要采用单双号这种比较强硬的措施,对于节日气氛也不利。
此外,一旦采用单双号限行,公共交通配套应与限行以后的交通需求对接。比如,地铁、公交的运力是否够,特别是那些住得远的居民,其上下班问题要事先考虑周全,解决好他们的需求。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