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子女畅谈“新24孝”

时间:2012-08-27 18:04来源: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特别在当下,即将进入老年社会的现实来说,重提孝道,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又一重大课题。孝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孝顺?  如今,这一问题有了新标准可依。近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打开父母的心结……”等“硬指标”纷纷上榜。连日来,“现代社会,老人需要什么,子女应给予什么”成了兰州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记者   孙雅彬   见习记者  马琳“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这些新标对于许多子女来说却是奢望。70后的他们面临事业,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往往分身乏术,想要尽孝却太不容易。


  70后王云家住在酒泉路街道中街子社区,婚后有个可爱的儿子,如今已经7岁了,做了母亲她充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谈到孝顺,王云总是觉得愧疚,因为她所有的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很难分身再去陪父母做一些事情,除了晚上接孩子的时候能聊上两句,但是聊的话题也是关于自己孩子的,真可谓“想说孝敬身不由己。”王云坦言,由于自己工作忙,上次出差还是从儿子嘴里知道自己的母亲生病了,“尽管我父母百分之一百的给予我理解,但是我心里依旧挺过意不去的,他们从小就替我操心,现在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却还不让他们省心。”


  “孝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因为我们也会有老的一天,但是我讨厌所有的事情都拿不孝顺来说事,很反感。”李涛是一名公务员,家住在皋兰路街道榆中街社区,大学毕业后工作安排好,家里面就开始给他相亲,本来就很抵触这种形式,家里越催,他就越加的反感,以至于现在33岁的他至今单身。李涛说,自己也很无奈,只是想找一个和自己能聊得来的人做未来的另一半,但是感觉不到位的时候真的很难去相处,家里却扣大帽子给他,“说不结婚就是不孝顺”,从聊天中知道,李涛除了个人问题叫父母头疼外,其他方面真的无可挑剔,每逢节假日,他都会陪着爸妈,早上去市场买点菜,中午自己掌勺做饭,晚上陪他们一起看下载的老电影,出差的时候总不会忘了给父母买好吃的东西,只是在个人问题上他实在无法做到“孝顺”。


  80后声音 “父母在,不远行”


  “每周给父母打电话、 教会父母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这些新标其实一直被兰州很多80后“践行着”。


  家住在七里河大石桥的岳明是一家小咖啡店的老板,他看上去就和自己小店的名字一样有点慵懒。25岁的他很早就去了广州打工,朋友们都佩服他敢闯的劲头,但是今年年初他突然回来的时候朋友们都很疑惑,在广州的生活应该还算跟得上节拍,工作的也很顺利,短短6年,他就升到了一所连锁咖啡店主管的位置。那为什么回兰?原因很简单,只因父母很需要他这个独子的陪伴。“父母亲岁数大了,就我一个孩子。我想在他们身边多照顾照顾。以前出去挣钱也是想要他们生活得好,但是由于离得太远,想尽孝只能用钱。所以还是回来吧,在身边,他们踏实,我也放心,这是义务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孝心吧。”


  对于这一代80后来说,多为独身子女的他们可能比老辈更多体味孤独的含义。“我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小的时候总是自个玩,很孤单。而父母把所有的心血都花费在我的身上。现在父亲去世了,母亲也老了,一个人很孤单,所以我一定要守在她身边,尽管这样的生活会平淡一些,乏味一些。网友“静月秋风”说自己是典型的24孝青年,在他的世界里一直对父母是绝对的顺从,当然,80后的他最近在做一件很“出格”的事儿,给母亲物色老伴。“母亲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帮妈妈找老伴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所谓孝顺是父母想要的,而不是那些条框能归结的,当我们也为人父母的时候也就知道了想要孩子为自己‘做’点什么,陪伴自然是最重要的。岁月绵长,当身边能亲近的人越来越少,多了份清净,更多了孤独,谁都害怕孤独。”住在南稍门社区的程昱表示,年轻人有时间就应该多陪陪在父母,也可以像父母从小教我们看书识字那样,去教他们一些新鲜事物,在彼此的交流和互动中,让爸爸妈妈感受生活充实和被重视的快乐。


  90后声音 “爷爷奶奶,我爱你”


  对于那些比80后更“独”的90后来说,“隔辈亲”现象频繁出现。父母工作忙,大多数90后从小都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新24孝中“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等标准,在他们看来,更应该和爷爷奶奶一起“分享”。


  家住畅家巷的90后男孩杨洋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他和祖辈就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愫。去年,杨洋大学毕业后去了兰州一家私企上班。刚接触社会的他难免有很多场子要赶,但是有一点在他20多年的生活里没有改变过。爱玩的他不管是多重要的约会下班必须先回家,和奶奶一起吃了饭自己才出去和朋友小聚,因为对奶奶他总是有一千个不放心。“从我2岁起就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记忆中,奶奶抱着我看京戏,记忆中,和爷爷每天早上一起锻炼,记忆中,我爬上邻居家的矮墙玩耍,吓得爷爷脸都变了……太多的记忆了。“现在,爷爷去世了,我就要陪着奶奶住,不想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杨洋的奶奶也会唠叨,而且唠叨起来没完没了,他也会和奶奶生气,但是从来都不超过1个小时。“我妈妈还总是吃奶奶的醋,每到周末回家的时候妈妈就变着花样的做好吃的,但是我却总能想起奶奶,吃完饭还不停的叮嘱妈妈给奶奶多装点。”


  而家住五泉街道闵家桥社区的林瑞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林瑞和许多90后一样,在家有爸妈爱,还有爷爷奶奶疼,可去年初冬,奶奶突然病了,不久就去世了。从奶奶卧床到去世,半年的时间里,处在毕业前夕,找工作阶段的林瑞除了完成自己的论文外,每天守在奶奶身边”端屎端尿“。家里的亲戚都夸她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只有她自己知道,奶奶的身体健康对她有多大的意义。“那几个月,奶奶的病情不断恶化,从她不吃不喝,嘴里念叨要回家的那刻起,我的心里就像扎了刀子那么疼,每天看着床上衰弱的奶奶,我的心难过极了。晚上我不想睡觉,白天我也不愿意去学校,怕自己片刻的离开让疼爱我的奶奶找不到了。”回忆起半年前的一切,林瑞还是止不住的流眼泪。在奶奶最后的那几天里,林瑞一直守着她。


  社区声音 儿女不在身边 助老体系“为老”服务“新24孝”中有一条是“亲自给父母做饭”。而现实情况是,城市老人近半独居,迫切需要得到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对于那些子女不在身边,自己行动又不便的老人来说,别说吃子女做的饭,光是吃上热饭热菜,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对于空巢老人无力购买、无力为自己做饭的现实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上午11时多,走进临夏路静安门社区,锅碗瓢盆交响曲传来。询问才知道,这是社区的“养老餐厅”正在为“空巢”老人准备午餐。无意间记者瞥见了墙上挂着的“今日菜谱”:“主食:酸汤面,炒菜:红烧肉、凉拌黄瓜、西红柿炒蛋”……不一会儿,有老人陆陆续续走进来,很快饭菜就上齐了。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聊着。每个人都很开心。一位刚做完饭的大姐把三盒饭仔细的装到一个布袋子,收拾收拾,准备出门……这是不久前,记者采访时看见的一幕。“如今,儿女多不在身边,独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平日里生活无所依靠,但多不愿离家去养老院,因为这会被认为是子女不赡养或者不孝顺。而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其吃饭问题己经成为诸多独居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去年开始,社区专门腾出了会议室的一角作为老人的餐桌,还会送餐上门。让辖区一些三无老人每天能吃上热腾腾的饭。“静安门社区主任何晓娟介绍说,目前,这样的老年饭桌只是兰州市“虚拟养老餐厅工程”的一个小小缩影。


  “和辖区的机关、酒店或者商务食堂挂钩,各种形式的社区老年饭桌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对饮食照料的需要,丰富老年人的餐桌,改善他们的饮食条件,不但减轻了老年人自己的家务劳动,也减轻了子女的照料负担。”临夏路街道郭书记说。


  除了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问题,兰州市各个街道社区还倾力打造了情暖夕阳工程,为辖区空巢老年人提供就餐、送医送药、心里慰藉等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助老服务。“除了社区工作人员,我们的助老队伍里已有六七十人,来自各行各业。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义工会定期不定期的入户看望他们,帮他们打扫打扫卫生,一起聊聊天。缓解老人的孤独感。“ 据了解,为了和老人们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及时沟通,交流老人的情况,静安门社区还专门开通了微博和QQ。“老人的生活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和他外地的子女从网上沟通,而我们也从子女口中知道了老人平日里的喜好和禁忌。这样助老活动就能更好的开展,老人生活的会更舒适,远方的儿女们也会放心。”何晓娟说。


  也有不少居民建议,虽然兰州各个老街道社区都组织有为老服务的义工联盟。然而,新近建设的一些较大型街区应该考虑规划设置小型养老机构,将其像幼儿园、学校、菜场配套设施一样,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强制性配套内容。“儿子很孝顺,但他在北京中关村工作,非常忙,一年才回来一次。如果,家附近有这样一个小型的养老保健机构,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老两口也就不发愁了。儿子也会心安些。”家住安宁崔家庄的王大妈说。


  专家声音 老龄化社会更需多些“精神给养”


  执教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群力社区发展中心主任、社会学博士焦若水表示,  新“24孝”行动标准,是根据社会现状综合研究之后出台的,非强制实施,而是倡议性质。与传统的侧重于道德的“24孝”相比,此次出炉的新“24孝”更简洁易懂,更日常化,生活化,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所以说,新“24孝”体现出时代的变化,体现出除了物质提供,除了悉心照顾,当代老人更需要精神关怀的特质,重点突出了家庭中,年老父母和繁忙的孩子们更需要交流和沟通。


  “比如给父母打个电话、做个饭、看场电影,这些行动标准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经常带爱人、子女回家’,‘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打开父母的心结’,这些标准都是指和父母多沟通。这些行动很容易做到,而且很能温暖老人的心,让家庭更融合。”焦若水说,“如今很多老人都有退休金,生活不愁,缺的就是子女的关注。”新‘24孝’可行性很高,不过里面的事情看似很容易做到,其实恰恰是被很多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忽略掉了。所以,重视子女对老人在精神上的关爱赡养力度,切实保护和保障老人享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赡养权益,这还是一个大课题。


  “新24孝的提出,同样对老龄化社会中,空巢老人的关爱以及社会保障等课题有指导意义。”


  焦若水坦承,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养老问题的凸显,兰州当然也面临这样的考验。有关数据显示: 目前,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48.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29%,其中空巢老人11.2万人,80-89岁老人达2.9万人,90岁以上老人达2801人,属于典型老龄化城市。


  “目前,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迈向老龄化,他们对精神关怀的需求远超过物质需求。新24孝此时提出,更像是一个温馨的建议,这对于80后、90后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必须要看到,这一代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非常巨大。在生存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 两位年轻人除了抚养孩子,还需要同时照顾和赡养双方父母以及双方的爷爷奶奶8位老人。这对他们来说,挑战很大。新’24孝‘其作用以倡导为主,并不能完全解决一系列养老问题。不过,该标准的出台可能会给政府的养老保障工作提提醒,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引起重视,尽早出台为老人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更为细化的办法。


  相关链接新24孝行动标准内容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古代《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2.戏彩娱亲;3.鹿乳奉亲;4.百里负米;5.啮指痛心;6.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10.卖身葬父;11.刻木事亲;12.涌泉跃鲤;13.怀橘遗亲;14.扇枕温衾;15.行佣供母;16.闻雷泣墓;17.哭竹生笋;18.卧冰求鲤;19.扼虎救父;20.恣蚊饱血;21.尝粪忧心;22.乳姑不怠;23.涤亲溺器;24.弃官寻母。


  70后声音 想要尽孝却不容易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有一种“不愿子女从事自己职业”是矫情
  • 让独生子女便捷行使继承权
  • 重构独生子女一代的亲情家族观
  • 合法生二胎,独生子女费不该退
  • 独生子女费怎能三十年不变
  • 谁说“公务员子女压岁钱水平最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