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时间过半,赛事过半,和历届有中国参加的奥运会一样,奥运赛场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神经。但与以往不同,这一次让中国人心情起起落落,让中国媒体争吵不休的不再是金牌的多少,而是那些由规则之争引发出来的各种酸甜苦辣的故事。
凭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次伦敦奥运会中国无疑是以体育强国的身份出场的,但是这次好像所有的事情都不太顺利。从中国羽毛球女双运动员于洋、王晓理因消极比赛被世界羽联取消参赛资格,到乒乓球女运动员丁宁因多次“莫名”被罚而现场痛哭;从自行车队因金牌被夺而两次上诉,到羽毛球女运动员汪鑫“被黑”受伤。这些都让中国人和中国的媒体既意外,又隐隐有不安之感,今年的奥运会怎么了?
这些事情的发生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不可否认,中国羽毛球队的消极比赛行为的确有违奥林匹克精神,被罚不冤枉。但是事情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就怕把所有的事联系起来看。为什么孙杨、叶诗文在游泳项目上取得突破会有那么多人看不惯?为什么乒乓球比赛规则一改再改?为什么羽毛球比赛规则如此荒谬却能顺利出台?如果很多中国人都感觉到了这次奥运会不少事情都“针对”中国,那么这种感觉未必不是真实的。
近年来,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中国的强大实在太快了。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曾经以“全能强国”自居,而现在事实证明不那么“强”的国家人的心理感到不舒服,酸溜溜的有点羡慕嫉妒恨了,所以找点小麻烦,有意刁难一下中国也不奇怪,这是中国成为体育强国的代价。
但关键是我们自己怎么判断自己在奥运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羽毛球队出事以后,我们中国的很多媒体自我检讨得很深刻,认为奥林匹克的精神不能亵渎,奥林匹克的规则不能违背,认为中国人的陋习就是太习惯于钻法律的空子。这些批评都有一定道理,钻法律和规则的空子也确实是中国人的缺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当我们把奥林匹克的精神“神化”以后,有没有想过那些打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大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我们的人,他们怎么看奥林匹克的精神?
不说别的,仅以乒乓球规则和羽毛球规则的频繁修改为例,是规则真的需要修改吗?不一定。修改的主要原因还是针对中国在这两个领域中一国独大的局面。一国独大并没有违背奥林匹克公平、公正,更快、更高、更强的基本精神,但是它违背了奥运会商业化的基本精神,一国独大吸引不了足够多的观众观赛,自然也就无法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那商人们追求的奥林匹克经济从何谈起,庞大的投资又从哪里收回?所以西方一些打着奥林匹克的精神和规则大旗惩罚别人的人,他们真的关心奥林匹克精神吗?恐怕未必。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赛事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毫无疑问,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最高追求和理想,我们当然应该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指引,推动人类不断挑战极限、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公平公正。但当前,在世界各国还都无法摆脱奥运经济的影响,当奥运还和很多商人口袋里的钞票紧密结合的时候,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还只是一个传说,可以追求但别全信,更别用它来伤害那些无辜的运动员,他们为体育所做的牺牲我们局外人永远都不会懂。
(责任编辑:鑫报)